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2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爱华

王爱华(大名县教师进修学校河北大名056900)

1.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起点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长期的教学中告诉我们,有极大兴趣的学习会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可以说,浓厚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促进剂。相反,如果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无兴趣,甚至厌烦,连基础知识都难以掌握,还谈什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显然,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和起点。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靠教师来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多用悬念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讲“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幢大楼是一种具体形态”,而这幢大楼的设计图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是意识现象。根据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就应该先有大楼,而后有设计图,而后按图纸施工建大楼。这是不是违背了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呢?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样设置悬念,会使学生积极思考,兴趣倍增。

2.系统化知识的积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系统的本意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即由若干既有区别又有相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知识本身是一个有序的系统,学生开始掌握的都是零乱的知识,由零乱的知识到系统知识有一个过程,而知识的系统化到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平时只有注意知识的系统化积累,才能为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活力,为创造性思维打下基础。相反,零乱的知识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离开政治学科知识的系统化积累,谈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科学思维的方法的掌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

联想思维方法。联想思维方法是指事物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想象,遇到问题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关的事物,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比较,从而产生答案的思维过程。它能够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要使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就必须加强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证明,设计相近或相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内容,教材安排的次序是和平问题在发展问题的前面,在讲授“发展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和平问题的知识结构,然后设计下面的问题:发展问题的知识结构与和平问题的知识结构相似,请同学们根据和平问题的有关内容推测出发展问题的知识结构。虽然教师尚未进行分析,但通过相关联想思维,学生对这一内容也能形成一个整体印象。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相近或相关的问题,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对转思维方法。逆向对转思维方法是开拓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完全从通常的、固定的对事物认识途径的相反方向去思考的思维过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有意识的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政治学空中有关概念、原理的理解,使知识深化、活化,使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同时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货币的产生”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就可以采用逆向对转思维方法让学生穿过“时间隧道”,回到远古时代。首先拿出一张百元面值人民币给学生看,按着纸币到金属货币的出现,一般等价物的产生和扩大的物物交换。这种讲述,另辟途径,逆流而上,对事物产生过程的逆向思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途径

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教学求异思维,是根据同一来源的材料,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它,探索多种解决方案途径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和根本途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摆脱知识的僵化、刻板,克服思维定势单一性的消极影响。

要通过设一的方式选准思维得以散点。即舌一种应有激起学生思考、联想和改变思考方向的焦点,这是突破难点和“诱思”的关键之处,也是学生凭着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易以散开去的爆发点。因此,为题一经提出,就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以散。如在复习“政党的本质属性”这个问题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复习“政党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而是提出“为什么说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尽管这个问题教材中并没有直接阐述,但是只要抓住“阶级性”这个发散点,从政党作为一个阶级的政治组织,它的组成、任务、作用、纲领等方面进行发散,不仅使问题的解决比较容易,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一些不是只有唯一的、固定的现成答案的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突破教材和常规来寻求答案。例如,在教学“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这一内容时,除按教材指导学生从经济基础、阶级本质、实际表现进行比较外,还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寻求正确答案。为什么说资本主义民主具有历史进步性,而社会主义民主又是新型民主?(从质的方面分析),无论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为什么都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的渐进过程?(从量的方面进行分析),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这样的学习会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加速认识上的提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同时并存的、相辅相成的,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前提和基础,而集中思维则是发散思维的溶化和提高。在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中,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两者要交替反复地进行训练,要由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再集中思维发散思维,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下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一循环往复中形成、发展、臻于成熟。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按一定方法有计划长时间地进行,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勇于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教改试验,就一定会取得成效,达到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