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陈瑜佳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提出与实施,在建筑行业中对绿色设计理念的认知与肯定范围越加广泛,同时新版与旧版相对比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并在建筑设计与住宅建筑应用的评价方面进行细化,进而推动绿色建筑的广泛执行与严谨的建筑施工。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应用

1、前言

近年来,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行业逐渐深入,并为建筑领域的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作为绿色建筑的重要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不仅关系着绿色建筑的设计,而且对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这一标准的实施一方面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实践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导,另一方面,也有效协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2、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读

对新版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分析可知,对绿色住宅建筑评价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了7项指标,分别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以及施工、运行管理。各项指标均由控制项与评分项两项共同构成。下表给出了住宅类设计和运行标识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权重。相较于2006版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绿色住宅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将“施工管理”指标纳入其中,由原有评价标准的6类指标扩展到了7类。

3、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项目简介

某绿色住宅建筑工程规划面积为4.3km2,总用地面积为87656m2,建筑总面积和地下建筑面积分别为15.3万m2和2.56万m2,整个小区共分6栋住宅楼,工程绿化率与建筑密度分别为36.1%和26.9%。该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为依托,绿色住宅建筑技术主要包括了场地光、风、声环境的控制技术、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热回收技术以及室内质量监控和绿色照明、雨水回收等。

3.2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

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1)场地设计。工程项目场地以绿地与植草透水砖的形式铺设,在提高场地透水性和增加场地透水面积的同时,也便于整个住宅小区对雨水的综合回收与利用;(2)室外环境。通过通风廊道梳理使建筑场地当中的风环境有利于提高室外行走的舒适度,同时还能够保证住宅建筑的自然通风;(3)交通设施及公共服务。在场地内,人行道采用的均是无障碍设计方式,场地内所设置的健身娱乐场所等均为小区居民共享,较好地满足了小区居民的健身和户外活动的需求。

3.3.节能与能源利用

该项目在最初的设计阶段便确定了小区住宅为65%的节能目标,在设计过程中按照这个目标实施,具体措施如下:(1)良好的围护结构热工性。整个住宅围护结构优先采用自保温墙体,当自保温墙体不满足保温节能要求时再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住宅外窗以断热铝合金双层玻璃为主要材料,在体现住宅建筑绿色设计理念的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居民对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要求;(2)空调系统节能。项目的能源站空调系统主要由两台螺杆式热源塔热泵主机、两台离心式热泵机组和一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共同构成,由此,则形成了冷热源相结合的空调系统。经测定,空调系统中,地源热泵机组所提供的空调冷热量的比例为7:10。

3.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是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绿色住宅建筑的另一重要要求。根据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设计要求,对住宅的卫生间、空调系统以及绿化系统的用水均设置了相应的水量计量装置,其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已达到二级。在绿化灌溉方面,整个住宅建筑采用的是基于低压水管的高效节能灌溉方式,利用低压水管直接将水输送至植被的根部附近,同时,以微喷头对土壤表面进行喷洒,在确保植被能够得到充足水分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水效率和节能效率。

3.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对于目标工程而言,其施工过程中的现浇混凝土均为预拌混凝土。整个建筑的风格简约且形体基本规则,在满足建筑立面效果的同时省去了大量繁杂的装饰性构建,在节省建筑成本的同时也突出了建筑设计简约时尚的特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依照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加工,并用于淤泥烧结保温砖以及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等材料的加工中,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3.6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质量主要包括了两方面内容。

首先,是室内声环境。目标工程通过对总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在住宅外设置绿化带,进而有效改善了住宅周边的环境噪声。此外,分户墙以厚度为200mm的煤矸石多孔砖为主要材料,相应的计权隔声量高达53.5dB;在楼板方面,选用的是厚度为120mm的钢筋混凝土,相应的计权隔声量也达到了50.1dB,有效提高了住宅内部各门各户的隔音效果。

其次,是自然通风与采光。对目标工程进行分析可知,其在规划设计阶段便对住宅室内的自然通风和采光予以充分考量,通过开窗和设置相应的光导照明系统,确保室内主要房间的采光系数均在2.2%以上,获得了良好的采光效果。在自然通风方面,整个住宅建筑的朝向为南向,拥有高达34%的可开启面积比,在夏季以及过渡季节中,能够与地区主导的东南风风场相契合,从而满足室内自然通风的要求。在冬季,则能够在以北风作为主导风向的情况下避免室内通风过程中出现风速过大的情况。

4、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的保障措施

4.1加强部门联系,科学制定绿色住宅建筑设计方案

在绿色住宅建筑过程中,各参建部门应以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相关内容为依据,开展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各参建单位与部门人员明确自身在绿色住宅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同地区交通、电力、供水和燃气等各部门共同讨论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效率。

4.2加强绿色住宅建筑的技术设计

绿色住宅建筑的技术设计应从以下两方面分别开展:(1)组织开展技术研讨会。一方面,聘请绿色住宅建筑专业人员对方案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进行评估和分析,确保相关技术满足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积极组织绿色建筑技术的研讨会,围绕绿色住宅项目的材料、能耗、绿化以及房屋结构等展开,从而凸显项目技术的绿色特性。(2)在各方协调沟通后,应制定绿色住宅建筑的技术综合报告。在确保安全性和正常功能性的同时,应强调住宅的绿色特征,如综合利用通风采光技术、隔音技术、绿化技术、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等相关技术凸显所设计住宅的“绿色”特性,为后续住宅的施工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保障。

5、结语

研究结果表明,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绿色住宅建筑设计中应用能够有效凸显住宅绿色设计理念,降低住宅能耗并增强住宅的生态特性。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大对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绿色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力度,为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住宅的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洪愿,喻伟,张明,等.中国与新加坡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对比[J].暖通空调,2014,44(11):22–29.

[2]樊瑛.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商店类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科学,2014,30(4):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