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选铅锌硫化矿浮选新工艺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难选铅锌硫化矿浮选新工艺的研究

马国清李更生李京超韩春雨

锡林郭勒盟山金白音呼布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锡林郭勒盟026300

摘要:通过研究某铅锌硫化矿石的分选条件与药剂制度,提出了处理该类矿石的分选新工艺。生产实践证明,新工艺不仅在精矿质量和回收率比原工艺有了显著提高,而且药剂耗量也大幅度降低,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浮选;方铅矿;闪锌矿;铅锌硫化矿

某铅锌矿为大型多金属共生复杂硫化铅锌矿床,伴生有可观的贵金属银,已建成一座日处理量600t的选矿厂,选厂投产以来,由于原矿含硫高,品位低,铅氧化率高,选矿指标一直很低。在旧的生产工艺中需要的药剂量较大,严重影响该矿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浮选是处理铅锌硫化矿的主要方法。本文进行了铅锌浮选分离新工艺的研究。

1选厂原生产工艺

选厂原日处理能力为600t,采用的工艺流程为浮-重联合流程,即采用低碱度优先浮选流程选出铅精矿和锌精矿,然后采用摇床从锌尾矿中选出锡精矿。改造前流程复杂,药剂种类多、用量大,精矿质量差,回收率低。生产选矿指标为:原矿含铅3.0%~4.0%、含锌3.5%~5.8%、含银130g/t左右,获得铅精矿品位48.2%、铅回收率82.0%、铅精中银回收率42.20%;锌精矿品位38.4%、锌回收率78.20%,锌精中银回收率15.10%。铅、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较国内铅锌选矿指标存在一定差距。

2选矿试验研究

针对原工艺存在的问题,对该矿石的分选条件、药剂制度及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研究。

2.1磨矿细度试验

欲使铅锌有用矿物在浮选过程中有效分离富集回收,必须控制矿石的磨矿条件,以达到矿石的有效单体解离。为了解该矿石需要的细度,进行了磨矿试验。

试验条件:石灰加在球磨机,乙硫氮15g/t,丁黄药15g/t,浮选时间4min,可以得出,物料粒度越细,铅回收率增大,但由于在处理含锡硫化矿时,考虑锡石矿物在铅锌浮选之后的重选回收,矿石又不能磨得太细,结合现场的情况,将磨矿时间定为7min,确定磨矿细度为-0.075mm占65%~70%较好。

2.2石灰用量试验

石灰在硫化矿浮选中用作pH调整剂,而石灰调控和稳定特定矿浆电位的作用主要与Ca(OH)2的缓冲作用及加入地点有关。石灰加在磨机中,可使矿浆获得更低且稳定的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抑制磁黄铁矿、铁闪锌矿等。同时加入适量的捕收剂,在磨矿过程中,矿粒一旦产生新鲜表面就能立即与药剂作用,减少影响颗粒可浮性的不利因素,有利于改善铅的分选指标。

试验条件:石灰加在磨机,乙硫氮15g/t,丁黄药15g/t,浮选时间4min,从石灰用量对矿浆pH及矿浆电位E的影响可以看到,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矿浆pH值上升,矿浆电位下降;当石灰用量增加到6kg/t后,此时矿浆电位基本稳定在164~185mV。在本试验中,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铅的回收率也增大,当矿浆电位基本稳定后,方铅矿与闪锌矿、铁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达到了有效分离。当磨矿机中的石灰用量为8kg/t时,铅精矿中铅的回收率达到85%。因此对于高硫铅锌矿,将矿浆电位调整到稳定值,可使磁黄铁矿、黄铁矿和铁闪锌矿被抑制。

2.3选铅捕收剂用量及加入磨机比例试验

在固定加入球磨机的石灰用量为8kg/t的条件下,磨矿7min,进行了高碱条件下选铅捕收剂丁黄药和乙硫氮的用量试验。丁黄药和乙硫氮的配比为1∶1,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总用量相近的情况下,捕收剂在磨机中添加比例增加,有助于增加总铅回收率。综合考虑以第3种情况为好。

2.4起泡剂试验

丁黄药和乙硫氮混合用药(1∶1配比)总量50g/t,磨机加入40g/t,石灰用量为10kg/t的条件下,磨矿7min,采用2#油、BK201为起泡剂,起泡剂用量为30g/t,从试验结果看出,采用2#油作起泡剂时更有利于铅的回收。在以后的试验中,均采用2#油作为起泡剂。

2.5锌抑制剂试验

众所周知,由于传统的铁闪锌矿抑制剂氰化物是有毒药剂,必须开发研究新的无毒、高效复合型无机抑制剂来取代之。为解决铅-锌分离以及降硫等问题,国内外广大选矿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据报道:有人用硫酸锌和氯化铵抑制铁闪锌矿;还有用硫酸亚铁与氯化物混用来抑制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有人研究了浮选方铅矿和闪锌矿时,用硫酸铜与羊毛铬蓝黑B混用,硫酸铜可抑制闪锌矿的浮选而不是活化之。其中应用较为广泛地是硫化钠、亚硫酸钠和硫酸锌混用来抑制铁闪锌矿与黄铁矿。本试验将在高碱度条件下,对比有、无抑制剂的试验情况。在石灰用量为8kg/t条件下,丁黄药和乙硫氮总用量为50g/t,添加硫酸锌和硫化钠,比例为1∶1,总量为600g/t,与无抑制剂进行对比试验。

试验表明:在选铅系统中添加硫酸锌和硫化钠,与无抑制剂试验结果相比,铅的回收率无明显变化,铅的品位略有提高,铅尾矿中的锌也无变化。分析原因,在高碱度条件下,石灰通过调节pH值来调控矿浆电位,使得铅、锌、硫得到了有效分离,因此不需要再添加硫酸锌和硫化钠。

2.6快速浮选流程试验

近年来,在直接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原则流程基础上,在选矿实践中相继出现了等可浮选流程、分支串流浮选流程、异步浮选流程、粗细分选流程和各种联合流程,如重-浮联合流程,选冶联合流程等。本试验采用快速优先浮选流程,常规优先流程是铅经过两次粗选后,铅粗精矿经4次精选后,得铅精矿,而快速优先流程则在常规流程上作些改变,经粗一选后的铅粗精矿直接进入精三选别,而粗一的尾矿再依常规流程,经粗二选别,铅粗精矿经4次精选后,获得铅精矿,从结果可以看出,采用快速优先浮铅流程,铅的品位和回收率都有提高,特别是回收率显著得到改善,分析原因,主要是在足够捕收剂条件下,铅经粗一选别后,铅金属近80%左右直接进入精选三,这样减少了中矿循环量及“脱药”等不利因素,有利于提高铅的品位和回收率。同样地,在选锌系统也采用快速优先浮选流程,试验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2.7闭路试验

综合以上开路试验的的较优条件,结合现场情况和其它选厂的成功经验,进行小型闭路试验,试验结果可以看到,此闭路试验获得了相当好的结果。铅精矿品位达60.16%,铅回收率88.30%,铅精中银回收率57.33%;锌精矿品位达47.27%,锌回收率87.31%,锌精中银回收率13.50%。铅、锌精矿品位和回收率都有大幅提高。对该铅锌硫化矿,本研究提出的新工艺,各项指标达到了预期目的。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工业试验。

结论

通过本研究表明,在磨机中添加足量的石灰和适量的捕收剂乙硫氮和丁黄药,可充分利用石灰对特定矿浆电位调控与稳定作用,在不加其它锌抑制剂条件下,利用快速流程的浮选速度快、浮选时间短的优势,优化浮选工艺条件和药剂制度,实现方铅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的有效分离。该新工艺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某选矿厂的生产实践。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具有药剂用量少、分选指标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为处理高硫铅锌矿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叶雪均,刘智林,谭厚初.低碱度下组合抑制剂对铅铁硫化矿的抑制性能及作用机理[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13,25(2):1-5

[2]李正勤.铅锌硫化矿无氰浮选分离实践[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6(6):3-5.

[3]周廷熙.都龙矽卡岩型锌锡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工艺研究[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8(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