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2

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徐葵殷文娟

徐葵殷文娟(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54007)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402-02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定为乙类传染病。人肺结核的致病菌90%以上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少数为牛型和非洲型分枝杆菌。传染源主要是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痰里查出结核分枝杆菌才有传染性,才是传染源。传染性的大小取决于痰内菌量的多少。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等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传播,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已罕见。婴幼儿细胞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药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1临床表现

1.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黏液痰;1/3~1/2的患者有咯血;结核累及胸膜时可表现为胸痛,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1.2全身症状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次晨降至正常。部分患者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1.3体征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体征;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则可以有肺实变体征。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胸腔积液体征。少数患者可出现类似风湿热表现,称为结核性风湿症,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间歇出现。

2药物治疗

2.1化学药物治疗

结核菌的代谢状态:根据结核菌的代谢状态不同将其分为4种不同菌群。A群(快速繁殖菌)主要见于pH中性的结核空洞壁和空洞内。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等均能迅速杀灭或抑制此群结核菌。B群(间断繁殖菌),RFP对此类细菌的杀菌作用最佳。C群(慢繁殖菌)多在巨噬细胞内或结核空洞壁的酸性与缺氧环境中,吡嗪酰胺(PZA)对此群细菌作用最强,SM无效。D群(完全休眠菌),目前各种抗结核药物对它均无作用,主要依靠机体免疫功能控制此类结核菌。B、C群结核菌可保持数月乃至数年,化疗药物应用较长时间才能杀灭此类细菌,倘若一旦化疗不适当或疗程不够,B、C群未能被完全消灭,易造成复发。

2.2症状治疗

大咯血是肺结核病人的主要威胁,各类止血药物都被用于治疗咯血,但疗效难以评价,目前仍以垂体后叶素应用较多,常以10~20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静滴维持。孕妇禁用,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禁用或慎用。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局部止血法,或采用Fogarty气囊、导管送入相应的出血支气管,使气囊充分充盈压迫止血。支气管动脉异常是肺结核咯血的主要来源,经支气管动脉造影寻找和发现异常血管、采用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行支气管动脉栓塞,近期疗效可高达80%以上。如果采用上述各种方法仍无效,可考虑外科手术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大咯血易导致窒息,一旦出现窒息征象,应采取患侧卧位,头低脚高位,轻拍背部以便使血块咯出,清除口腔、鼻腔、喉部积血,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

3护理

3.1一般护理

(1)活动期或咯血时,要卧床休息,恢复期病人可以参加户外活动和适当体育锻炼。

(2)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富含钙质的食物。

(3)了解病人的服药情况,询问病人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易产生悲观情绪,护士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2症状护理

(1)咳嗽、咳痰的护理:遵医嘱给予相应止咳祛痰药,咳痰困难时给予雾化吸入,痰液多时可采取体位引流。

(2)发热的护理:按发热护理常规进行。

(3)盗汗的护理:及时擦身,更换衣服,避免衣被过厚。

(4)咯血的护理:患者要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鼓励病人将血咯出,解除恐惧,给予病人心理安慰,大咯血时要立即取头低脚高位或俯卧位,并拍背。注意观察有无咽痒、发干、胸闷、心悸、面色苍白等大咯血先兆,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要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血块,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止血药,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5)胸痛的护理: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避免诱发及加重疼痛的因素;指导病人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剧烈胸痛时可给予止痛药。

3.3健康教育

(1)宣传结核病的知识,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严禁随地吐痰,做好家庭消毒隔离。

(2)定期复查,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说明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坚持规则全程化疗,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及时随诊,听从医生的护理,这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应充分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

(3)指导病人合理安排生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营养搭配和饮食调理,增加机体抵抗力,避免复发。

(4)密切接触者,尤其有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诊治。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应定期接受X线健康检查。

4讨论

建立防治系统。早期发现和彻底治疗病人。卡介苗接种,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卡介苗尚不足以预防感染,但可以显著降低儿童发病及其严重性,规定新生儿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每隔5年左右对结核菌素试验转阴者补种,直至15岁。对已患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愈后未满1个月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患儿禁忌接种。化学预防,我国对儿童和青少年新感染者以及存在发病高危因素的阳性结核菌素试验者应当给予化学性预防。方法为INH300mg/d,持续1年,疗程中应当注意肝功能监测。

参考文献

[1]张绍敏,陈萍.呼吸疾病专科护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陈淑英.现代护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

[3]郑灵,巧记者.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N].健康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