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 1

满足患者心理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李宏英

李宏英(长白山保护开发区中心医院133613)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265-02

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是护士的责任。护士是每天和患者接触最多,最亲密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者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护士的素质高,仪表整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和蔼可亲会给患者带来一个良好的心理反应。因而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不断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愿望、患者的意向、患者的兴趣等。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被了解和被重视的需要

病人刚入院大多有一种陌生感,他们暂时离开了家庭和亲人,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并且由于患病,身心都感到痛苦,所以他们希望医护人员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痛苦,理解他们的心情、处境和主观愿望。如果护士耐心倾听患者对病情的叙述,主动了解他们的病情和心理需要,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且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时,患者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心情就会表现为愉悦,会感到住院像在家里一样,在心理上消除了陌生感,进而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

2被同情和被尊重的需要

患者的心情多半是自卑、自疑,怕别人嫌弃,瞧不起自己,因而显得焦虑、苦闷,患传染病的患者和农村患者尤甚。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护理人员的理解、同情和尊重。如果护理人员对患者缺乏同情心,嫌脏,怕累,哪怕是对患者稍微皱一下眉头,都会给患者在精神上罩上一层阴影。相反,护理人员对患者亲切、热情、诚恳、不嫌弃,具有同情心,把患者视为亲人,就会使患者感到温暖,感到尊重。同时把心理上对护士产生一种亲切感,把护士视为亲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3安全的需要

患者对安全的需要是强烈和迫切的。这种心理往往出现在患者住院治疗的全过程。住院患者大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怕打针、怕疼痛、怕手术、怕出血、怕感染、怕病情加重等等、特别是危重病人总希望护士守在自己床边,才觉得放心。护理人员如果细心观察,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并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特点多做解释工作,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在工作中态度诚恳,解释耐心,语言亲切,技术操作准确熟练等等,就会消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全感,使他们无忧无虑的安心养病。

上述患者的心理需要,给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一两位患者的某种心理要求,或某个时期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这倒是容易做到的。关键是满足所有患者的所有心理需要,的却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护理工作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才能实现。要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护理工作者要有丰富的学识,要努力学习护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及其他医学科等,掌握国内外护理科学新进展,掌握现代护理新技术。要有熟练的技术技能,熟练掌握基础护理,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各项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各种急症及危重患者的抢救技术,要有高度的警觉性,机智敏捷的应急护理,及时、准确、全面、高效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我们护理工作者力争各种操作一次成功,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就会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认真配合治疗,收到理想的疗效。

二是热爱护理事业,认识到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从护理事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献身护理事业的精神,我们体会到了护理工作在道义上的责任感,要有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待患者如亲人,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感到满意,从而对护理人员产生一种敬重、亲切的感情。

三是端正医德医风,与患者建立平等的护患关系。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使患者体验到护理工作者履行着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把为患者服务看成是对患者的恩赐。要有高尚的医德情操,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对他的尊重,感受到对他的温暖,为患者造成良好的心理影响。

四是护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要有稳重的举止,和气的语言,文雅的谈吐;要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去克服低落的情绪,保持充沛旺盛的精力;要有顽强的意志、毅力的勇气,具有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和不怕挫折的能力,还要有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的品格。这些优良的心理品质将在心理护理和治疗中发挥较高的效能。

总之,护士从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无论对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疗效、扩大社会效益,还是建立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护理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