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操作与互动看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互动操作与互动看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陈汝纯简文娟

陈汝纯简文娟(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措施。方法132例门诊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按常规准备,对照组头皮静脉穿剌时由家属固定患儿,护士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固定输液,输液过程主要由家属看管。观察组由护士双人互动操作,即A护士负责固定患儿头部初步粗略选血管,然后双人确定穿剌的血管,由B护士执行消毒穿刺成功后,A护士立即固定第一块胶布,接着B护士用胶布作“V”形固定好为宜。输液过程采用互动看管法,即在家属看管的同时,护士每隔20分温馨提醒家属注意观察看管。结果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因看管导致需二次穿刺效果比较以及两组不同看管方法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士互动操作不受家属及条件因素影响,同时通过互动看管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效地减少患儿痛苦,从而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儿童头皮静脉穿刺互动操作与看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我院门急科患儿输液数量的逐年上升,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门诊输液室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为了减少患儿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保证患儿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我科在循证的基础上采用互动操作与互动看管法进行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9月1日—2010年2月28日在门急诊输液的患儿132例为研究对象,年龄0.6~2.0岁,病种均选呼吸系统疾病。对照组66例,男36例,女30例,观察组66例,男35例,女3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种、病程和血管暴露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方法患儿统一平卧在输液室的自制操作床,高100厘米(适合南方女性的高度153~160厘米),宽60厘米,长90厘米的操作床,两组均由同一组操作者采用天津哈娜好医材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5.5号头皮针,以直接进针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患儿平卧,护士剃去相关部位的头发。对照组由家属固定患儿头部,护士选好血管后按常规操作方法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和固定并调节好滴速,输液过程主要由家属看管。观察组由护士双人互动操作,即由A护士负责固定患儿头部初步粗略选血管,双人确定穿剌血管,由B护士执行消毒穿刺成功后,A护士立即固定第一贴胶布,B护士用第二贴胶布作“V”型固定好为宜和调节滴速。输液全过程采用互动看管法,具体实施是在家属看管的同时,护士每隔20分钟温馨提醒家属一次,以免家属放松看管。

3评价方法记录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输液过程中有无渗出肿胀或针头移位脱出,需重复穿刺例数。

二、结果

1对照组常规操作和观察组互动操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见表1

三、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操作和输液过程中的看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患儿头皮静穿刺输液一般是由家属固定患儿,护士进行穿刺,但由于许多是因患儿的因素给穿刺带来困难,如患儿肥胖或皮肤颜色较深者,头皮静脉特别隐匿。另外,小儿头皮静脉细小,分支甚多,相互沟通交错成网[1]。加上患儿好动,家属配合不佳。穿刺时头部和身体的关节部位不易固定,即使穿刺成功也不能保证一次性成功,因为在输液的过程中,家属经常放松看管,患儿将针头拔出或躁动使针头移位液体渗出血管,造成人为的失败。因此,我们护士实施互动操作和互动看管方法就是为了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和保证输液顺利完成,从表1结果示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957,P<0.05)。表2结果示观察组看管效果也显示着高于对照组(χ2=6.3492,P<0.05),因看管不到位导致二次穿刺的对照组34例,观察组23例,以上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和输液过程看管,使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一次性穿刺完成的输液成功率显著提高。减轻了患儿痛苦,也减轻了家长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增强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及家长满意度,同时也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

四、体会

药物静脉输液是临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患儿的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3],头皮静脉输液不但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基本功,还需要护士有良好心理素质,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好的服务态度是必需的,护理操作严谨规范是必不可少的,护理操作技术熟练是所有患者的期望,在患儿及家属的眼中,护士在穿刺时能否做到一针见血,是衡量护士操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满足这种一针见血的愿望,对护士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训练势在必行[4]。

在临床的实践中,我们体会是:(1)掌握穿刺的要领,把握进针与皮肤角度(一般5~15°为宜)和执针手法及力度;(2)认真观察回血情况,对于没有明显回血的只能在穿刺的过程中边进针边仔细观察针头尾部与针管接头有无小气泡,这是少量回血使少量液体回流所致,也可以凭针头穿破血管的突破感来判断。还有就是采取低瓶高调法穿刺进针后回血速度明显加快,此方法是根据压力原理对输液瓶高度进行调整。(3)头皮静脉选择,本组首选额上静脉、颞浅静脉是由于这些静脉较粗、直、不滑动、易观察、固定良好,输液通畅可重复使用。(4)护士良好的心理状态,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资料表明,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护士应保持自信、沉稳、进取的良好心态,做到手、眼的协调统一,才能确保穿刺成功。本组互动操作就是相对避开家属,因为现在的患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显然宝贵,穿剌稍有不顺,难免家属有怨言,影响护士情绪。(5)发扬团队精神,护士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范玲.儿科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

[2]宋海燕,董绳风,邓群峰.减压穿刺法在患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3):42-43.

[3]陶鑫,李静,孙建伟,等.新生儿输液外渗皮肤的用药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9(9):843.

[4]唐菊莲.提高小儿头皮静脉成功率的管理措施[J],护理学杂志,2008,23(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