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选择题快速解法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高考地理选择题快速解法探究

赖杉全

赖杉全

选择题是地理高考最为常见的一种题型,而且在考试中所占分数比例高,约占卷面分的一半左右。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思路、最快速的方法、最发散的思维准确地对选择题做出应答?笔者认为,必须针对高考地理题目考查要点,优选解题方法,才能巧妙、灵活地做出选择。

1选准角度,直接判断有些高考地理选择题,重点考查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解答时可以利用题干所描述的地理现象、设置的限制条件来界定试题考查的范围和意图,选准视角,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答案。例如:2014年高考全国卷第四题———图2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6题。

4.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气候类型、自然段的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

图中经线为105°E,纬度位于6°S~7°S,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的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思考】在运用直接法做题时,一定要抓住关键词语,严格依据所学的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弯”或推理简单的题目。切忌凭感觉做题,即在没有真正读懂或看清题意的情况下就凭常规思维或思维定势匆忙选出答案。

2利用图象,图形结合如果题干或选项中已经给出了图形,则需从图形中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借助图和形的结合,来表现两个相关地理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直观、形象、动态地表达各种现象的地理过程和规律。例如:2014年高考福建卷第三题———图2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km)。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根据图示判断冰川面积在减小,冰川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大。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思考】在利用图形分析法解题时,根据题意将题目中抽象的文字用图象正确地表现出来是解题的关键。画图时,要注意状态变化连接处的特征和前后不同过程的区别和联系,同时也要将这种区别和联系表现在图象上。如果题述没有给出图,解答问题时一定要画出轨迹图。

3遵循规律,计算估算3.1简单计算。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运用地理公式推导或计算并与备选答案对照,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方法多用于涉及的地理量较多、难度较大的题目。例如:2014年高考福建卷第十一题———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站。图6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日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

A.泰山(36°N,117°E)旭日东升B.东京(36°N,141°E)夕阳西斜C.纽约(41°N,74°W)烈日当空D.开普敦(34°S,18°E)夜色深沉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其中地方时的概念是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间差异为地方时,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经度相同地方相同,经度不同地方时不相同。当太阳位于图示F位置时泰山站(76°58′E)地方时为12:00,泰山117°E为下午;东京141°E为下午16:20左右,2月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昼短于夜,所以夕阳西斜;纽约74°W为凌晨2:00前后;开普敦18°E早晨8:00前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思考】计算性选择题是考查学生思维敏捷性的题型,能否迅速解答,一方面靠学生的悟性,另一方面靠平时积累的速解方法和灵活运用能力。此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量化突出,充满思辨,数形兼备,解题灵活多样,千万不能“小题大做”。

3.2估算法。有些选择题只展示出一般情形,较难直接判断正误,可针对题设条件先赋值代入进行检验,看命题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例如:2014年高考福建卷第十二题。12.次日泰山站()。

A.日出正南B.太阳高度变大C.白昼变短D.极昼即将开始次日为2月9日,相比于2月8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偏北,泰山站位于南半球,2月8日未出现极昼,2月9日白昼变短,所以该地未极昼,日出东南;太阳高度变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思考】估算分析法的特点是不追求数据的精确而强调方法科学,重理不重算。它是利用地理概念、规律、地理常量和常识对地理量的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和取值范围的合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

当然,解答地理选择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极端,化繁为简、知识迁移,类比分析、假设推理法等。需要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迅速优选解题方法。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