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

冯磊杨广伟

冯磊杨广伟

(济宁医学院山东省济宁市272013)

摘要: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组织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有效措施,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进步、社会发展、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教育。在阐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为高校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模式提供了科学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5

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领域内使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所采取的重要改革措施,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我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组织转型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严峻的有效措施,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进步、社会发展、学生成才所必须的教育。探讨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教育与时俱进的一种发展,是创新教育中侧重创新理论培养向侧重创新实践培养的转变,是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使更多的毕业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为目标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市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优秀的创业心理品质,指导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大学生创业做好前期准备。总的说来,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就是以开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目的,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二、高校在创业教育中的职能和作用

高校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获得创业知识、培养创业意识、锻炼创业技能的主阵地,从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来说,虽然有些高校已经开始了创业教育的积极探索,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创业教育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思想认识、机构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要想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就必须正视我们的差距和不足,突破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瓶颈,当前,要使创业教育在高校中得到推进和发展,取得成效,应该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创业教育理念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无论从教育发展和教育效果,还是对刺激经济,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从根本上树立创业教育的全新理念,从高等教育开始,逐步加大实施创业教育的力度,并延伸到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教育阶段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教育客体终身目标的一部分。

在提高教育者思想认识的同时,大学生创业观的培养也是不能或缺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的应当是大学生的创业观。很多大学生有创业倾向,但是真正走向创业的人数很少,创业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自身的创业观和创业理念。学校的创业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熟悉创业、了解创业,消除对于创业道路的未知,理性地看待机遇和风险的并存,正确认识创业,既不害怕创业,也不盲目创业,培养正确的创业观。

(二)健全机构设置,确保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有了创业教育的理念,下一步就是如何进行创业教育的实施了,要实施创业教育就应该专门的机构,通览我国高校的现状,学校成立创业教育中心、创业教育教研室或者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的很少,即使已经开设创业教育的很多高校也是将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挂靠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目前国内创业研究中心做的比较好的如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它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依托,与美国创业教育方面最优秀的百森商学院合作,积极推进我国的创业管理教育。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创业教育授课质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实践者,没有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活动的改变,再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不能得到落实。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对创业教师的培训指导,使之具有开展创业教育所需的综合的知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深的学术造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创业教育指导老师能够驾驭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的实践。

其次,教师队伍结构必须合理。根据国外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构成必须专兼结合,学校在培养专职创业教育教师的基础上,也要采取措施发展一支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兼职教师队伍的成员应该包括社会各界的精英和成功人士,比如:理论专家、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家、法律专家等,由他们从创业的相关环节和具体操作方面给学生启迪和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到第一手的创业教育知识。

(四)完善课程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1、明确创业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基于这个目标,创业教育要在学生创业意思的培养、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做好积极的传授,而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就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

2、优化创业教育课程结构

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应该根据创业的基本任务、创业者所需要的能力来合理确定。创业面临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是要创业者有实践创新、承担风险和科学管理的能力,根据这一基本任务,创业者应该具有创新能力、应对风险能力、管理与组织能力,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结果为依据制定课程计划,创造性的设计课程,构建以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新型课程体系。

3、改革创业教育教学方法

结束以往以教师为主体、以讲课为中心,大班全程灌输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法。在创业教育中推行PBL(Progra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学习的导向和起点、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偏重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只作为指导认知学习技巧的教练。借此来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创业教育与第二课堂的整合

许多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往往与专业课程的关系不大甚至没有直接的关系,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脱离,这就造成了创业教育成了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单独的“第二课堂”了。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教育,它不但不排斥专业教育,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专业教育和知识教育,创业教育应该是以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为载体,通过与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创业教育的体系,在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完成创业教育内容的输送。

(五)拓宽实践渠道,强调创业教育的延续性

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的简单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学会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参与,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活动的同时完善和更正自己的课堂知识。目前很多高校的创业实践还只是停留在创业竞赛、技能大赛等浅层次的活动上,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表面化、情绪化的教育,缺乏创业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六)建立有效评价体系,促进创业教育科学发展

创业教育评价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的评价观和方法,通过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对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作出客观的判断,并对学生此方面的社会信度和效度作出评价。

衡量创业教育质量高低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符合创业教育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就我国高校开设创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应该从核心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学校师资、创业科研、创业教育的软硬环境、学生背景和个性等几个方面综合进行,然后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校开设创业教育的不同类别适当掌握,从而更好的揭示不同类别、不同教育目标的学校的创业教育特色,全面、客观的反应各高校的创业教育质量。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始阶段,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创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素质教育理念,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把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创业型人才和培养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放到同样的高度,鼓励和倡导各类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孙泽平,滕发祥.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内容与过程设计[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2]陈浩凯,陈平磊.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7(5)

[3]文明.论我国创业教育的五大瓶颈问题与五点对策建议[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3)

作者简介:

冯磊,(1981—),男,籍贯:山东济宁,济宁医学院学生工作处,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在读硕士。

杨广伟,(1976-),男,籍贯:山东宁阳,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济宁市建设南路45号,济宁医学院学生工作处邮编:272013

联系电话:1356374006713256092393电子邮箱:9852058@qq.com

QQ:985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