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王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王震

王震

国能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市300000

摘要: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有: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和其它新能源(如高校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

简要的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及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低碳经济;产业结构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就是,无论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工农业节水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我们可以从这份报告了解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之间的事,而是已经提上了国家的议程。有专家估计,或许这次北京的车展将会给新能源汽车带来发展的拐点。

根据气候组织与国际咨询公司贝恩的合作报告可以看出,国家的新能源汽车而发展已经初步具有形态,我国汽车数量的倍数增长形态也给为新能源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机遇。但是我国的新能源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的困难和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视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提出战略对策,要求相关人员达到共识,就我国的新能源现状中的问题做出努力。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问题

1.技术难度和实现低成本的矛盾

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幅度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但是也存在两个问题:首次是系统的复杂化,能效大幅度的提高就会随之提高系统的复杂性。其次,是如果实现复杂系统的动力装置,那么成本就会非常的高,难以形成产业化生产。但是,如果将技术的标准维持在低水平的话,提高效率的空间则会相对较小,不能够提高生产的利润,进而就会形成能效、技术难度以及实现低成本之间的矛盾。如果类似的问题出现在新能源汽车或者是其他的领域当中,例如,燃料电池汽车自身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能量转化效率,但是由于其催化剂与质子交换膜的耗费太高,目前也难实现大规模生产。

2.大规模供应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按照科学进行划分,交通能源的转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供应;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量产有效的利用新能源。如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战略规划不能够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之上,就算企业的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领先,但是其主流的产业仍然会没有竞争力,从而将企业置身于危险的境地当中。近年来,中国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同时我国也还没有制定出新能源大规模供应和能源基本转型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从而就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长久、稳定发展缺乏新能源供应这一物质的基础之上。

3.汽车合资企业多,核心技术少

近年来,我国的大多数汽车走上了合资发展的道路,就例如一汽和德国的大众汽车合资以及二汽与日本的本田汽车合资等等。合资在一方面解决了我国的汽车企业发展资金来源的问题,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方便了我们去了解世界产业的发展动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个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国的汽车研发团队只会越来越弱化,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性加强,造成本国的汽车技术空心化,大多数的企业会变成“洋汽车的打工厂”。在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潮流下,一部分企业又想走上合资的老路,但这必将会造成自身核心技术的缺失,同时也会丧失追赶国际先进技术的机会。

4.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较少直接惠及消费群体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靠的是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的主体是消费群体。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部分政策支持,但是,这些政策大体上都是针对源头生产企业的,对于广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国家并没制定完善的政策,及时的给与补贴。由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比传统汽车高出1-2倍,甚至数倍,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补贴缺位,市场需求无法兴起。

5.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

首先,在资金方面,与传统的汽车开发相比较而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要真正的实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生产,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首先,我们在基础技术研究、材料以及关键部件生产和研发方面,同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次,充电站和加氢站的广泛建设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最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大量的示范推广工作,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够确保新能源汽车开发的顺利进行。

其次,人才方面。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我们在能源汽车的基础研究、材料研发以及关键零部件研究等方面还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十分需要相关科技人员的加入。除此之外,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示范工作在全面的开展,实际城市开始大规模的引起管理人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管理人才也出现较大的空缺。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对策研究

1.政府和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发力度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的系列环节都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作为行业主体,企业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是企业生存的需要,也是保持企业强大持续发展动力的必要。要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当做是一次赶车世界汽车先进水平的机会,争取在几个点上有世界级的创新,形成中国自己在技术领域的声音。要注意现有技术的提升,提高新能源汽车系统的安全性,确保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2.逐步建立起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能够长期、持续和稳定,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源是少不了的。国家和业界主体企业要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起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比如,建立一批加氢站、加气站和充电站。这样既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准备能量供应来源,也为企业的发展拓宽商业领域,对于国家来说,则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增加财税。

3.加强国际间合作,参与国际分工

新能源汽车涉及的面很广,靠单独一个国家的实力很难讲整个产业全面做开来,这样的话就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参加世界范围内产业的分工,减小自身风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分工是指在在较高层次的分工,不是在高耗能、劳动力密集、附加值小的生产环节的参与,是在核心技术和高端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全面进入,中国新能源车企要尽量避免成为“洋汽车的打工厂”。

4.相关科研机构等做好人才培养、引进工作

由于我国在生产和技术管理等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人才缺口问题,因此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存在问题。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狠抓人才培养的质量,应该陈国伟当前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机构的共识。在一方面,我们需要做好国内人才的培养工作,也需要随时关注国际人才的引进,提供较好的薪酬待遇,再通过本土培养和筑巢引凤相结合,确保国内新能源产业人才供应体系的稳定。

结束语:

从解决能源精确以及环境污染的角度上来看,以纯净能源为主的主要是燃料电池的汽车以及纯电汽车,这两种汽车的发展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纯电汽车的产业化为重要发展对象,着力解决好着力解决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和电池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积极的推进我国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弯道超车”,进而较大的提高我国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黄子平.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客车技术,2010(5):3-5.

[2]鲁峰.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3]郑薇.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专利研究[J].汽车技术,2009.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