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溶解纤维素的铜氨溶液问题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1

配制溶解纤维素的铜氨溶液问题初探

许可

关键词:纤维素;铜氨溶液;化学实验

一、配制溶解纤维素的铜氨溶液的理论依据

在化学实验中,通常有两种方式配制铜氨溶液:第一种方式为使用氢氧化钠溶解将硫酸铜溶液进行沉淀以后,将浓氨水加入其中,当溶液中沉淀消失以后,便得出了铜氨溶液;第二种方式为将浓氨水直接加入硫酸铜溶液之中,静止几分钟以后,至到沉淀完全溶解以后,得出铜氨溶液。下面,本文将通过具体的化学方程式,分别说明配制铜氨溶液的过程与原理:

(1)将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之中,首先会看到溶液中生成淡绿色的沉淀物质,随着加入氢氧化钠量的变化,淡绿色的沉淀将会逐渐变为淡蓝色,其化学方程式为:,。

(2)将适量的浓氨水直接加入硫酸铜溶液之中,会首先生成粉状、绿色的沉淀物质,然后增加浓氨水的量,溶液中的沉淀物质会逐渐被溶解,同时溶液的颜色转变为绛蓝色

二、配制溶解纤维素的铜氨溶液的实验探究

为了便于实验与记录,在本次实验的过程中均使用酸、碱式滴定量取溶液,同时以电子秤的方式测量棉花的重量。在实验中,在铜氨溶液中放入适量棉花,如果肉眼观察溶液中不存在固体棉花,则结果为“全溶”;反之,实验结果则记为“不溶”。具体探究方式如下:

(一)以氢氧化钠为沉淀剂

实验一,将氢氧化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直到完全生成蓝色沉淀,然后对其进行离心分离,再使用清水将沉淀物质洗涤三次以后,最后将浓氨水加入其中,生成绛蓝色溶液。为了更加清楚地对比实验结果,分别进行了三个实验,具体为:

(1)10mL的硫酸铜(5%),2.4mL的氢氧化钠(10%),5.8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不溶;

(2)10mL的硫酸铜(5%),2.5mL的氢氧化钠(10%),5.6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不溶;

(3)10mL的硫酸铜(5%),2.3mL的氢氧化钠(10%),5.7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不溶[1]。

实验二,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采用10%的硫酸铜溶液,其他使用的用量、质量与实验一相同,并同样进行了三次实验,具体结果为:

(1)10mL的硫酸铜(10%),4.9mL的氢氧化钠(10%),12.8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全溶;

(2)10mL的硫酸铜(10%),5.0mL的氢氧化钠(10%),12.6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全溶;

(3)10mL的硫酸铜(10%),4.8mL的氢氧化钠(10%),12.5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全溶[2]。

(二)以浓氨水为沉淀剂

实验三,将浓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之中,直到生成粉状、淡绿色的沉淀物,再继续将浓氨水加入其中,溶液中的沉淀物质就会溶解,同时溶液变为绛蓝色。为了清晰地对比试验结果,分别试验三次:

(1)10mL的硫酸铜(10%),先加入0.5mL的浓氨水(28%),再加入0.7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不溶;

(2)10mL的硫酸铜(10%),先加入0.6mL的浓氨水(28%),再加入0.8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不溶;

(3)10mL的硫酸铜(10%),先加入0.4mL的浓氨水(28%),再加入0.7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不溶。

实验四,将浓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之中,直到形成粉状、淡绿色的沉淀物质,对其进行离心分离,将溶液中的清液倒出,再次加入浓氨水,沉淀物质就会溶液并且溶液呈现绛蓝色。与上述实验相同,分别进行三次实验,具体如下:

(1)10mL的硫酸铜(10%),先加入0.5mL的浓氨水(28%),再加入10.2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全溶;

(2)10mL的硫酸铜(10%),先加入0.6mL的浓氨水(28%),再加入10.4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全溶;

(3)10mL的硫酸铜(10%),先加入0.4mL的浓氨水(28%),再加入10.5mL的浓氨水(28%),0.1g脱脂棉花,其结果为全溶。

结语:综上所述,配制铜氨溶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但是各种试剂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最终效果。以此为基础,在实验的过程中,采用了氢氧化钠、浓氨水两种不同的方式,并对通过改变试剂的加入量,对比溶解纤维素的结果,实验证明:虽然都能够得出铜氨溶液,但是溶液中所包含的组分有着本质差异。所以,在配制铜氨溶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合理的实验方式。

参考文献:

[1]崔玉虎.新溶剂体系中纤维素的溶解与再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2]李文娟.EDTA对溶解纤维素溶胶—凝胶转变影响及复合性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