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市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高勇

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24

摘要:市政施工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如果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市政施工工程运营项目中造成的成本浪费。

关键词:市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1市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

在市政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重点在于工程项目的成本。其指的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对所产生的各种成本进行合理的统计、预测、分析、控制。同时,将成本控制的各种理念贯穿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中,借助一系列的评价方法,对这个过程中消耗的财力、资源进行一定的调控、限定。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措施,及时纠正所存在的问题和偏差,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整个市政施工项目的成本包含了两种,一种是直接成本,一种是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的是进行施工时消耗的各种支出。这些支出来自于工程实体,具体包含了设备费、人工费、材料费、场地费、交通费等。而间接成本则指的是企业进行施工准备、组织以及管理时产生的一系列费用,这些费用包含了办公费、管理费、保险费、临时设备费等。

2市政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管理系统

在一个企业中,若想实现高效化管理,一定要具备一套完整的系统理论基础和机制,以便在日后的管理中有制可依,也能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但是,现在的市政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成本管理系统,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问题频出。首先,在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人员,不具备比较专业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欠缺,无法将管理工作进行彻底;其次,在材料的采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因为系统不完整导致浪费严重。加重了原料环节的成本。并且,成本估算不精准,导致后期工作中没有一个数据依据;最后,设备共享率比较低,不能将现有的设备资源充分的利用,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设备支出。

2.2对项目质量比较忽视

施工项目的质量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质量不过关,可能会有第一次合作,但肯定不会再有下次的合作,因为大多数人会把质量当成信誉的承担者。并且在市政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中,存在一个叫做“质量成本”的名词,如果因质量未达标,或者是由于质量因素而引发了其他的问题,这些经济损失是要算在质量成本里的。所以如果质量不达标,便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浪费,会给企业的收益带来不利的影响。

3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对策

3.1对“甲供材”的采购方式进行改进

在过去的税负制度下,“甲供材”属于一种理想的材料引进方式。然而在“营改增”进行以后,这种方式不再适用。为此,施工企业必须要和建设单位进行沟通:第一,要求取消甲供材料,全部材料都由施工企业引进;第二,甲供材料变成甲指乙供,施工企业对甲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购买,并付款。第三,甲供材料同样由甲方进行购买和付款,然而,甲乙两方需要和材料商签订合同,采用乙方委托甲方采购的模式,材料商提供增值税发票给乙方;第四,若是以上方法都不理想,那么则继续使用甲供材料,业主必须承担施工企业的一些税费。

3.2对企业流转税率进行计算

国家实施了“营改增”以后,没有制定出关于行业、地区的定额,施工企业需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不同的施工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平均流转税负率。针对目前使用的投标报价测算方式进行改变,在现有的增值税体制下,制定出合理的投标报价体系、管理体系等。为此,企业需要对相似的工程项目数量进行收集,同时,判断获得增值税发票的难易程度。如果是拆迁补偿、青苗补偿,那么就不容易获得增值税发票。所以,企业需要和建设单位进行沟通,对一些费用进行分摊,从而降低自身的成本。

3.3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在全新的税务制度下,施工企业普遍采用了增值税抵扣的办法。因此,财务核算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营改增”会计科目中,增加了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内容,核算也更加复杂。所以,这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促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税改。可根据试点城市、试点行业来开展培训工作,使得财务人员更加了解“营改增”。只有促使他们了解了税法的变化,熟悉税负关系,才能使企业增值税发挥出良好的作用,降低企业的税务负担。

3.4注重材料供应商增值税纳税者资格

在选择材料供应商时,施工企业不能只看重价格,同时也要对比质量。必须选择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材料商,从而取得增值税发票,并抵扣进项税额。若是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必须和没有纳税人资格的材料商合作,那么就要尽量降低材料购买的价格。不仅如此,企业也要常常开展一些税务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来讲解税务知识,促使材料采购人员对税法更加了解。这样一来,采购人员才能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3.5做好劳务管理工作,提升设备的先进性

税务制度进行了改革以后,人工成本便不能再抵扣,而且劳务费也越来越高。为此,施工企业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首先,做好劳务管理工作,选择质量高的劳务队伍,从而提升施工质量,避免因为返工而增加成本;其次,要引进先进的设备、机械等,提升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减少劳务人员的操作费用;最后,降低施工企业对设备租赁公司的依赖程度,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

3.6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的面对“营改增”所带来的挑战。并依靠网络来降低自身的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此外,构建发票管理的网络平台,对增值税发票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因为项目太多、发票量大而产生一系列的管理问题。不仅如此,也要构建关于价格的网络平台,便于在税价分离以后,对成本、预算、价格进行一定的比较。最后,还要构建关于成本管理的网络平台,从而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造价变化、工程量变化进行控制,做好监督工作。

3.7T市政工程企业全过程成本管理措施

要高效地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顺利地推行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必须做到成本控制部门制定和发起—中层管理层管理执行—基层员工落实的控制循环,使得标准成本控制制度有效落地[6]。对成本进行事后控制,能够不断优化标准成本控制制度,使之更适应公司实际生产的需要。成本控制部门要固定每个月同生产部门、维修部门和财务部门召开成本分析例会,对当月的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转情况作详细说明和交流,并对发现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确定执行人员,同时对后期如何更有效地推进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进行分析研究。

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施工工程有限公司于2015年底顺利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通过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成本责任的落实,施工成本实际支出比计划节约了6.1%,比施工图预算成本节约了15.72%。要说明的是,本工程的绿化工程、路灯及交通设施工程进行了专业分包,专业分包实行总价合同,按照施工图预算价格的8%计提管理费。所以这两项专业工程的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相同。道路工程、排水、给水和中水工程为施工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组织施工。各个专业工程中,中水工程的目标成本结余为143.52万元,目标成本结余率高达13%,公司特意针对WH道路及配套管线工程召开成本分析专题学习会议,重点分享了中水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中的实际管理经验,同时,对于成本结余率只有1.9%的给水工程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并形成书面文件存档。为公司后期其他项目的开展做好经验积累。在成本考核的兑现中,施工工程有限公司对工程项目部的全体管理人员给予了荣誉称号和丰厚的物质奖励,对中水工程的施工管理班组特别授予了突出贡献奖励,额外支付了奖金。

通过对工程竣工成本的分析,可以说施工工程有限公司的成本管理改进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奖优罚劣的考核制度也更加激励了员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工作热情。三算对比如表1所示。

表1工程三算对比

4结论

我国进行税务政策改革后,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收入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使得施工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进行改变,采取措施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华.浅谈市政施工企业的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J].江西建材,2017(24):245-246.

[2]赵云鹏.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2):179+188.

[3]李会伶.浅析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的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5):132.

[4]钟建敏.市政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7(33):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