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新时期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李小迪

(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市300161)

摘要:档案管理工作在国营施工企业中容易被放置在不受重视的地位,难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不仅不能为企业提供服务,有时甚至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短板。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在给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质的飞跃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创新理念,推动档案工作迈上新的台阶,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本文对新时期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国企档案;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客观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探索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策略,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配备相应的现代化设备,并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而促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比较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竞争力的提升,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较为繁杂的工作,覆盖的信息面较为广泛,平时的工作量也比较大,特别是在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移交等方面需要涉及到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需要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投入较大地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但是,在很多国有企业的领导者眼中,档案管理工作并不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相关部门对国有企业的考核也主要是集中在对企业的经营业绩的考核上。这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领导者、管理层并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这种主观上的不重视导致企业在档案管理中的技术投入、资金投入根本就不到位,很多档案建设所需要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档案管理发展的需要。再比如:有的国有企业的领导由于缺乏归档意识,办理过的文件材料随意丢弃,导致很多该归档的材料不能及时归档,当需要这些资料时也就不能及时找到完整的档案资料。

1.2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不稳定

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性较强。目前,档案管理人员变动较大,而且高素质的人才较为欠缺。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加快,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知识,还要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而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因此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还有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并非专职人员,因此有很大的流动性,影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主动性和积极性较欠缺,思想落后,这些都阻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3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低下,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有些档案工作者学历层次低,责任心不强,缺乏档案工作理论知识及专业工作技能,许多人员也没有经过专业档案知识系统培训,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不太了解;而且有些档案人员身兼数职,工作变动频繁,对档案工作精力投入不足。

2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2.1转变观念,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首先,企业的领导者要转变观念,应当跳出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摒弃传统思维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特别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更要注重对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的配备,这是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其次,在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意识是其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档案管理意识。但是,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一直不被人重视,因此,对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经过多方的努力逐渐形成。比如:企业可以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法律法规以及业务操作技术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再比如: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真正的档案应用的良性文化管理意识,通过文化的凝聚力来对档案工作进行影响,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持续的知识创造力。

2.2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第一,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宣传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目前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知之甚少,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档案配合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应进一步加强档案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好宣传,使群众了解、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档案管理工作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配合,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行业标准档案的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前提。而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则是广泛的合作和明确的分工。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统一的标准规范,有助于促进网络的沟通和信息的共享,因此应建立和完善档案标准体系,从而在工作中不断改进标准,优化标准,并不断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步伐。第三,营造电子档案网络安全环境档案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则使得档案信息可以更好地被收集,实现科学的管理,以及较高的利用效率。然而,计算机网络环境在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因此应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避免档案系统受到病毒的侵害,加强软件系统、硬件设备的防护措施。

2.3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也是企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通过制定和贯彻各种标准、规范,使技术应用和分工协作有统一的科学准则和依据,保证各项档案工作能够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且在档案管理中取得最佳的效益。要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就必须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强化档案基础工作的管理,注重归档文件的收集,加大档案收集力度,着力“多方式接收,多渠道征集,多载体接纳”,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电话咨询与上门服务结合的方式,多方位全方面地收集,从而保证各类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同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制订科学实用的《分类大纲》及《归档文件材料范围及保管期限表》,进行科学规范整理。

2.4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基础。各个国有企业应该根据当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一套内容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能够有章可循,各个工作环节及流程也会更加地规范。同时,档案管理规定中必须包含管理的具体标准,保证各种电子档案与文本档案的高度一致性。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工作开始重视,以建立电子档案库、综合档案室等现代档案管理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档案作业模式,充分调动档案管理资源信息化,资源共享等手段,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但仍然存在若干问题,需要我们去完善。

参考文献:

[1]浅谈当前国企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奚瑾.办公室业务.2018(04)

[2]新时期如何创新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张瑜.赤子(上中旬).2015(09)

[3]新时期如何创新国企档案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甘静.办公室业务.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