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课堂导入的技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浅谈数学教学课堂导入的技能

邹振庆

邹振庆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261300

我们知道,作为老师,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更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如何把课堂上得富有趣味,时时有吸引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当然,一节好的数学课一定离不开巧妙的课堂导入技能。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的几点收获,愿意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关于导入的类型,我觉得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趣味导入

趣味导入,通常来说就是在上课前教师应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或者能力讲一个故事或者笑话,就是讲些学生喜欢听或愿意听的东西来打好这节课的基础。

2.旧知导入

旧知导入,通俗地说就是上课前教师把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或者以前学习的知识再在黑板上用网络状或者其他形式大概写一遍,为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做好铺垫。

3.类比猜想导入

类比猜想导入,通俗地说就是利用之前学习的知识与现在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猜想我们将要学习的知识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会有什么联系或者区别。

4.以错导入

以错导入,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而举一个实例,而答案却和实际不符合,让学生带着疑惑、带着悬念来听这节课。

5.实例导入

实例导入,通俗地说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来举一个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的例子来让学生解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是我们常见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6.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通俗地说就是给予学生悬念。比如给出一个大家都好奇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有不同的答案,“为什么呢”就留给大家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后加以解决。

7.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实际就是先提出问题但问题不解决就来上课,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当然,课堂导入的方式还有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比如,我在教学《角的度量及大小关系》时是这样导入的:

师(板书:画一个看起来很大、一个看起来很小但是角度相等的角):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画这两个角哪一个大?

生:①大(看起来大的)。

师演示,用一个教学量角器来量,结果两个角都相等。

师: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为什么呢”!(板书:角的度量及大小关系)

其次,课堂导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课堂导入要精练干脆,不能冗长拖沓

课堂导入仅仅是一堂课的引子,如同一场好戏刚刚拉开序幕,因此不宜占用太多的时间,以免影响课堂内容的教学,应以几分钟为宜。

2.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不能牵强附会

课堂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导入的运用一定要自然,导入的方法要既具体又简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如果脱离了教学内容,无论导入多么精彩,也失去了它应起的作用,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3.课堂导入要能启发思维,不能追求外在形式

有的课堂导入乍看上去吸引了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但仔细思考分析就会发现,所谓的活动和游戏,只不过是表面的“繁荣”,并不能启迪思维,甚至让学生过度兴奋,注意力无法回到教学内容上来。我们的课堂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热热闹闹、教师轻松快乐,调动积极性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活跃课堂是途径,教学效果才是根本,一定不能本末倒置。只图表面上热闹,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及数学思维的发展。

4.课堂导入要有思想性,不能哗众取宠

课堂导入要引人入胜,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但同时必须有思想性和科学性,不能一味为了吸引学生,专门去猎奇或收集一些庸俗的东西来迎合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理,更不能信口开河、胡编滥造、愚弄学生。

总之,课堂导入的设计和应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主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做得得体,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能更好地发现课堂导入的技巧,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知识能力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