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疗效

许利平

衡阳县人民医院湖南衡阳市衡阳县421200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对比(1)两组护理满意度。(2)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5±6.9分、74.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延缓疾病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护理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加,导致糖耐量受损人群不断增加。我国医疗资源有限,糖尿病虽然在入院时可以接受良好的药物降糖治疗,但是出院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人群不能坚持测定血糖、或者遗忘服用降糖药物[1]。澳大利亚学者指出血糖控制不良可造成众多危害,血糖每上升1mmol/L后,给患者每年增加1000~2000美元的医疗费用[2]。健康教育在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不良看法,改善生活方式。因此本文拟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相同,研究组加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研究组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3.1±15.7岁、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4.9±14.7岁、男31例、女19例),两组性别,年龄无差异。

1.2入选标准(1)糖尿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2)性别不限。

1.3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4健康教育

1.4.1小组成员组成组建糖尿病教育小组,成员由1名内分泌科主任、1名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士、3名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师组成。小组教育中每次限制教育人数,控制在3~5名左右,以保证学习效果,同时鼓励患者亲属及亲友参加。

1.4.2教育活动内容教育中主动询问患者以往是否有:①不按处方配药;②漏服、服药太少;③不按医嘱用药。从而评估患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年龄大的患者,可以给患者发放药盒,通过药盒中的不同格子,让患者便于识别,同时减少遗忘服用。必要时进行个别指导教育,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于出门困难者,护士要将门诊医生电话告知患者,合理安排患者下次就医时间。

1.4.3药物护理糖尿病药物种类繁多,每种药物药理学机制不一样,因此护士要告诉患者如何正确服用药物:①磺脲类:有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糖适平等,由于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因此,服药时间宜选在餐前30min左右。②双胍类: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这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应指导病人在餐后服用,根据胃肠道不良反应,及时调整。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用制剂有拜糖平,应在进餐吃第一口食物的同时咀嚼服用,避免与抗酸药及消化酶同服[6]。

1.4.4饮食护理(1)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BMI(BMI<18.5属消瘦,BMI>23.0为超重)和劳动强度(分为轻、中和重,轻代表教师、办公室白领,中代表司机、企业职工等,重代表农民、建筑工等),然后计算每日热量,具体见表1.

1.4.5运动疗法①运动项目:选用简单易行的步行为运动项目。②运动强度:根据患者劳动强度,见表1,安排步行强度,对于轻度者,每日步行小于2000步,3d/周;对于中度者,每天步行4000~8000步3~5d/周;对于重度者,步行≥8000步,>5d/周。③注意事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者,做好保护工作,有不适症状停止运动。

表1不同劳动强度和BMI的每日热量

1.5观察指标对比(1)两组护理满意度。(2)两组护理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1.4.1护理满意度保护仪表仪容、护理技巧、语言沟通、工作态度、服务质量组成,满分100分。

1.6统计学采用SPSS18.0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5±6.9分、74.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内容,有研究显示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低的情况,纠正不良饮食习惯[3]。本次研究中我们改变以往集中授课、专题讲座的教育方法,采取小班化教育,目的是让患者系统性的掌握理论知识,在教育中通过医生的语言、形体,就糖尿病的病因、发病过程、危害、预后、治疗方法与患者进行沟通,目的为了让患者能自我识别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预防的方法、生活规律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我监护能力,使糖尿病患者纠正在服用药物时的错误认识[13]。由于糖尿病病情长,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难免会对服药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甚至出现擅自停药物,漏服等现象[4]。本次研究中,我们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治疗目的,使患者消除服用药物的疑虑,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保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5,6]。此外在饮食和运动中,我们认真分析患者劳动强度,充分尊重患者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法,协助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研究显示严格执行饮食和运动方案6月,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1.4%~1.8%[7]。因此本文认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延缓疾病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萧建中,杨文英.糖尿病患病率増加的因素以及估汁方法对结果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0,2(3):161-163.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87-788.

[3]周佳,邹莉莉,黄兰.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1(34):11-13.

[4]张印法,杨月欣,马中亮,等.血糖指数在糖尿病营养教存中的意义[J].疾病控制杂志,2013,7(6):494-496.

[5]陶静,徐蓉,张静.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在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3(8):2102-2103.

[6]侯梅萍,肖筑蓉.老年糖尿病病人并发低血糖饮食控制的效果评价[J].2013,2(18):13-15.

[7]梁秋荣,马建新,袁举.干预措施对糖尿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1;22(28):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