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研究

陈晓菲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研究将整体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n=33)与实验组(n=33),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管理,对经不同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33.25±4.54)、抑郁评分(33.98±3.12)、总有效率96.96%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且差异显著,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抑郁症临床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管理模式效果显著,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日后生存质量。

【关键词】整体护理管理;抑郁症;抑郁状态;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206-02

抑郁症是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临床中较为常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现对我院此次收治研究的66例抑郁症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以下过程报道与叙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样本人群,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均被确诊,排除心血管疾病、认知异常以及不配合等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组别均分,每33例患者为一组,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例数为16例,男性患者例数为17例,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60岁,中位年龄(66.35±4.54)岁,最长病程11年,最短病程2年,中位病程(4.98±1.87)年;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例数为18例,男性患者例数为15例,最大年龄89岁,最小年龄61岁,中位年龄(67.24±4.54)岁,最长病程9年,最短病程1年,中位病程(4.58±1.24)年。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抑郁症患者基础资料,P>0.05且组间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无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予以我院常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以及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管理[1-2],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患者实施两个月的团队心理护理,主要操作人员为两名心理咨询师以及一名精神科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四批干预,每次干预10~12名患者,每次进行1小时心理授课干预,总共予以8次治疗,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健康教育,在自我管理手册上添加干预方法以及内容,确保患者可以完全掌握自我练习方式。

(2)患者定期开展自助团体,心理咨询师以及精神科主治医师对团队活动进行监督与指导,在患者参与自助团队活动之后建立一定病友组织,每月定期进行两次集体活动,由心理咨询师或者病友自发设置团队活动主题,随后患者依据主题讨论自身病情,必要的时候心理咨询师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自助团队活动或者团体心理干预,强化自身、心理适应能力,依据自身情况在管理手册上不定期或者定期进行记录,如发生异常需要及时联系主治医师,让精神科主治医师以及心理咨询师检测自我管理手册,且确保可以随时观察患者病情。

1.3观察指标

患者在护理中可以有效解决问题,排除影响患者恢复的因素达到护理目标判定为显效;患者在护理中可以有效解决部分问题,例如抗药行为,排除影响患者主要影响因素,如正常生活以及睡眠障碍等,进而达到护理目标判定为有效;患者在护理中患者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次要影响因素改善情况均不明显,甚至出现恶化现象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处理分析此次我院收治研究的66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数据,以率(%)形式表示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且采取卡方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且予以t检验,P<0.05且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6.96%对比参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75%,差异比较显著且P<0.05,统计学显示有意义。

3.讨论

抑郁症是常见的临床精神性疾病之一,患者发病之后出现情感障碍,且没有快乐感,失去对各种事物的兴趣,出现心情抑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不断改善日常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也需要面对更多压力进而促使人们十分容易出现心理负担,引发如焦躁、生气、愤怒以及憋闷等不良情绪,上述表现都是抑郁症主要现象[3]。但是患者往往不能足够重视以上症状,长此以往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发生抑郁症,严重可能出现自杀、轻生的意图。

整体护理管理模式近年来新形成的护理模式,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从饮食、爱好、环境等方面进行着手,依据患者文怀水平、生活习惯、病情程度等不同予以有针对性护理方案,促使患者可以以最佳状态面对日常生活以及疾病,此外护理人员也需要切实做好家属的相关工作,提醒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鼓励与关心,让让感受到温暖,促进早日恢复疾病[4]。

经笔者不断努力研究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性存在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在临床护理抑郁症患者过程中采取整体护理管理可以改善抑郁焦虑状态,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倩.心理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9):80-81.

[2]刘佰云.整体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的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5):77-78.

[3]马洪霞,陈圣霞,李遵清,等.共情护理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9):817-819.

[4]贺定翠,李艺华.认知行为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的研究[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