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长友

王长友

(湖南省保靖人民医院湖南保靖416500)

【摘要】目的:分析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64层CT进行病情诊断,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CT的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共计发现108例个病变部位,常见部位为88例(81.48%),上叶尖后段为59例(54.63%),下叶背段为29例(26.85%),少见部位为20例(18.52%),其中上叶前段为9例(8.33%),左舌叶为6例(5.56%),右中叶为3例(2.78%),下叶基底段为2例(1.85%)。54例患者中,28例(51.85%)患者表现为多个肺段的病变,16例患者表现为肺段病变以及单肺叶病变。结论: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将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明显的显示,以毛玻璃影、绒毛结节、肺实变影、树芽征以及小空洞等形式表现出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64层CT;肺结核;病情诊断;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063-02

肺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1],该类疾病具有明显的传播性,老年人以及体质较弱的群众为高危感染人群。本文针对我院54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了64层CT的诊断方式,取得了令人满意诊断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呈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活动性肺结核患中随机抽取54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全面的临床诊断,病情均得到了确诊。25例患者的病情为痰菌阳性确诊,16例患者的病情为支纤镜检查得到得到确诊,8例经随访观察而得到确诊,6例患者的病情经穿刺活检确诊,4例患者病情为手术病理确诊。54例患者中,男24例,女30例,年龄为20至60岁,平均年龄为(36.8±4.2)岁。大部分患者均表现为胸痛胸闷、持续咳嗽、痰中带血、午后潮热以及呼吸气短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54例患者均采取64层CT进行病情诊断,扫描前需锻炼患者的屏气能力,保证扫描层在检查过程中不出现移位等现象。接下来将扫描的厚度调整为5mm,层间距调整为5mm,扫描条件调整为80至100Kv以及30至80Kv,再使用CT机从患者的胸廓处到肋膈角下缘处进行全面的扫描[2],病变部位及周边需进行重点检查。最终的扫描结果需由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以及检验科医师共同商议判定,在商议结束后得出统一的结果将其记录下来。

2.结果

2.1病症的分布

检查结束后,共计发现108例个病变部位,常见部位为88例(81.48%),上叶尖后段为59例(54.63%),下叶背段为29例(26.85%),少见部位为20例(18.52%),其中上叶前段为9例(8.33%),左舌叶为6例(5.56%),右中叶为3例(2.78%),下叶基底段为2例(1.85%)。54例患者中,28例(51.85%)患者表现为多个肺段的病变,16例患者表现为肺段病变以及单肺叶病变。

2.2病症的表现

本次实验结核病症的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其形态可分为9大种类。大片密实影为24例(44.44%),肿块影为12例(22.22%),结节影为25例(46.30%),空洞影为9例(16.67%),毛玻璃影为16例(29.63%),树芽状影为24例(44.44%),胸膜增厚为13例(24.07%),胸水为3例(5.66%),钙化影为18例(33.33%)。

3.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肺结核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高,遗传、免疫系统异常、病毒与细菌的感染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规律的饮食习惯等都是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患者在发病后一般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盗汗、虚弱乏力、消瘦低热、呼吸困难以及咳血等临床表现,不仅对患者的呼吸功能造成严重的伤害,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未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治疗,病情发展到后期,还可引发肝肾功能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3]。

在临床上一般采取X线检查对肺部病变进行检查,X线检查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诊断方式可对患者病变大小、部位、密度以及位置进行准确确定,但对于微小病症以及病变性质与变化等方面的诊断效果并不明显[4]。本次实验采用64层CT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可对其微小病变进行有效的判断,对病变性质与变化进行准确显示,除此之外还可对其肺门以及纵隔淋巴结的具有进行有效的显示,对其病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增殖性病灶、渗出性病灶、钙化病灶、纤维性空洞以及干酪性病灶等均为本次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5],肺结核的(原发)病灶大多均为单个形式存在,(云絮状)密度的增高阴影为其主要表现形式,边界均比较模糊[6]。血行播散性的患者CT影像的主要表现为广泛分布以及两肺均匀的(粟粒状)阴影,主要集中在上中以及中内肺部位置;继发性的结核的表现为肺部病变的基本表现,其病变位置主要分布在其锁骨的上方以及下方,云絮状为其主要表现的形式,偶尔还可对其(小结核)结节进行观察。一般CT影像均以阴性的形式显示,根据其积液量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阴影。浸润性的肺结核的病症主要表现为云絮状以及斑片状的形式,其中部分病症以大片状影的形式存在,叶尖后段以及叶背段为其主要的发病位置,其病症边缘比较模糊,可明显看见细小的空洞,其病变的周围均为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本文使用64层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将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明显的显示,以毛玻璃影、绒毛结节、肺实变影、树芽征以及小空洞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其病变的状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其诊断的价值明显高于X线检查,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荣.多层螺旋CT在活动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7):54-69.

[2]孙世明.常规胸片与螺旋CT对成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J].吉林医学,2012,33(22):4766-4767.

[3]王青乐,张志勇,施裕新等.活动性肺结核的HR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3,28(12):1294-1295.

[4]孙耀辉,付克广.HRCT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9):127-127.

[5]高保军,李省海.痰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的CT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3):163-164,187.

[6]孙洪勋,冯利,张欣等.HRCT在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1):9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