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学生作文引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如何为学生作文引路

王蕊利

王蕊利(富平县流曲镇初级中学,陕西渭南711700)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一个必须突破的难点。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培养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并不难,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从而养成写作的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教师要改变对学生作文的心态

作文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带着学生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只有将自己非常个性化的东西放进去的文章才有血有肉,才有感染力,所以教师评学生作文时要把学生理解成自己的朋友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对学生作文中表现出的一些偏激的思想、不适当的情感,要在与学生的委婉交流中纠正,不能简单的斥责学生。学生一旦发现教师是一个善解人意且有包容心的人,他们就会在作文中敞开心扉,这样就容易写一些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2.能把写作变成学生的生活需要

如果学生为了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难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教师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才会写出好文章。要让每一个同学对每一次作文都产生如此迫切的“自我需要”的表达欲望是很难的,但通过努力我们总可以尽可能把作文同学生的自我需要结合起来。比如训练记叙文,可以请同学们把班上某个有个性的同学或某次有意义的活动写成文章给父母看;训练说明文,可以让学生写《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并进行征文比赛等,平时更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动,让学生在应用中写作。

3.为学生作文提供发表的机会

应该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作文有可能被更多的人读到,但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有语文教师一个读者,这就好比一个演说家在滔滔不绝的演说时,下面只有一个听众,学生的写作兴趣从何谈起呢?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为学生作文提供发表的机会,比如办手抄报、作文展评,甚至出刊“作文集”,并让学生自己配上图画,在学生中交流传阅,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有这么多的人来读,甚至成了“书”,写作的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4.写作形式多样化

平时,大多数教师只训练每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每次训练步骤都程序化,学生自然就腻烦了。而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让学生不拘一格的写作,随心所欲的表达,将作文和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比如可以进行随堂随机小作文训练,可以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或随笔,可以举办班级日报,让学生编写剧本等,这样作文就不再是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而是学生的心灵需要和生活方式,就自然从心灵流淌出来了。

二、帮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

1.勤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之“米”,同样非常重要,要想写出锦绣篇章,没有必要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写作训练引来“源头活水”。要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的课文篇数有限,它只是为我们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而自身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广泛涉猎书籍报刊,兼收并蓄,广采博闻,并做好读书笔记。语文教师更应养成阅读习惯,把遇到的好篇章、好书目与学生分享,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学生步入阅读之旅,从而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2.勤练笔,养成良好写作习惯

要教育学生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捕捉自己认为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以日记、随笔、片断叙写等方式形诸笔端,坚持天天练笔,这样日积月累,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就会提高,而且对生活事件的取舍能力也会不断的加强,作文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公式化的作文已成为中学生作文的一个通病,应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写作。对创造性作文,有的同学误以为只有写离奇的外星人、探险、飞碟等才叫创造性,其实,只要学生的作文在构思上与众不同,也就自然的体现了创造性。构思上的不同,主要指立意新、题材新、语言新。立意新就是勇于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题材新就是善于捕捉生活中普通但又反映了社会本质或生活意义的一些素材。语言新就是摒弃作文中公式化的描写、雷同的形容、陈旧的比喻等,而代之以朴实、新鲜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总之,创造性的写作,作为教师来讲,最关键的是要鼓励学生“让思想冲破牢笼”;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善于感受生活,勇于展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