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成像及MRI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CT成像及MRI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

孟日军

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CT室湖南郴州424225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CT成像及MRI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通过检查方式可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患者使用CT成像技术检查(CT成像组),另一组患者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MRI组)。对比2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检查后,CT成像组中央型后突出检出率为85.00%、中央型偏右后突出检出率为90.00%、中央型偏左后突出检出率为95.00%、单节段突出检出率为83.00%,与MRI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T成像组对钙化、滑移、真空症、骨质增生诊断的检出率同样与MRI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中,CT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与MRI相近,且操作简单,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成像;腰间盘突出症;MRI;诊断价值

在临床中,腰间盘突出症属于骨科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等特点[1]。腰间盘主要由纤维、透明软骨版以及髓核等结构组成,于两个腰椎椎体之间。腰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患者的椎间盘脱垂或者脱出,导致其椎间盘的髓核以及纤维环部分向附近组织突出,使其脊椎受到压迫,进而导致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的损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腰腿痛,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2]。临床常使用MRI技术对腰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可辅助治疗,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本文研究针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观察分析CT成像诊断的效果,并与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诊断腰间盘突出症提供相关依据,为治疗该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改善该疾病的危害,主要研究内容见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临床诊断结果中,多位节段突出患者共60例,其中中央型后突出、中央型偏右后突出、中央型偏左后突出各占20例;单节段突出患者30例。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范围在23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68±11.78)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病程(2.68±1.56)年。观察患者使用CT成像以及MRI检查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MRI组:飞利浦1.5TMR扫描机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嘱咐患者将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摘除,例如项链、手表、耳环以及戒指等。使X线垂直穿过相邻椎体间隙,并将扫描矩阵设置为384cm×384cm、视野设定为32cm×32cm、层数设定为22~38,扫描时间设为4~7min左右。扫描时告知患者家属远离,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CT成像组:检查时,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协助其将双肢尽量弯曲,飞利浦64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中扫描,并将X线的扫面位置进行调整,使X线可成功通过患者的腰间盘。调整X线扫描的角度和术野(16cm),CT扫描层厚5mm,电流控制在300mA,电压设置为120kV,旋转时间为0.75s。平均每位患者扫描3个椎间盘,对于特殊患者应做好冠、矢状面重建图像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对钙化、滑移、真空症、骨质增生等并发症的检出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检查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用%表示诊断的检出率、对钙化、滑移、真空症、骨质增生的检出率,使用X2检验。当两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时,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

CT成像组中,中央型后突出、中央型偏右后突出、中央型偏左后突出分别检出17例、18例、19例;单节段突出检出25例。与MRI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为患者腰间盘发生的退行性改变,退行性改变属于所有生物生、长、衰以及亡所需遵循的客观规律[4]。由于患者的腰椎需承担重要的生理功能,导致其退行性变化较快,病情发展迅速,属于一个复杂、长时间的病理改变过程[5]。

临床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常通过手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进行手术之前应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判断,对后期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6]。MRI检查技术相较于其他诊断技术更为优越,无伪影且无副作用,在临床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CT扫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进步,CT成像扫描具有的优点是无需要手术、无创伤、无其它后遗症并发症,且诊断率较高。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T成像检查腰间盘突出症的CT成像组中央型后突出检出率、中央型偏右后突出检出率、中央型偏左后突出检出率以及单节段突出检出率分别为85.00%、90.00%、95.00%以及83.00%,与MRI组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且对钙化、滑移、真空症、骨质增生诊断的检出率同样与MRI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将CT成像技术对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结果与MRI技术比较发现无显著差异,说明CT成像扫描结果可作为临床对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依据。

总而言之,针对腰间盘突出症的诊断,CT成像及MRI成像的检查方式诊断率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学胡,陈强,黄雪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影像表现和体征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7):2335-2336.

[2]卢文彬.CT成像在腰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学,2013,19(4):566-568.

[3]辛欣,刘新新.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MRI影像学疗效评价[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9):6-8.

[4]李立杰.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6):122-122.

[5]农有宏.腰间盘突出疼痛的临床诊疗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9):44-44.

[6]张金元.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X线诊断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