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李丙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浅谈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李丙彩

李丙彩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中学李丙彩

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历来包括两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接受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接受性学习”是传统教学中一贯采用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储备大量的知识,被人称为认知的“高速公路”,但是由于它所获得的东西未经过紧张的脑力劳动,没有和兴趣结合起来,所以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学习潜力得到拓展,成为知识建构的“筑路者”,在积累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两种学习方式各有所长,我们的新课堂不能完全摒弃“接受性学习”。但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那就必须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那么怎样才能使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呢?在新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谈谈自己体会。

一、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热情。

营造探究式学习的氛围就是指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构建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对课堂产生兴趣和愉悦感,从而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讨论和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有在自由的天空中才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活动也才能得以真正开展。

比如,我教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时,课前向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任意画几个多边形,量出每次所画多边形内角和的度数,记录下来。第二天一上课,我让学生们考老师,只要随便说出这个多边形的边数,老师就一定能够很快说出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的度数。学生们纷纷尝试能否考倒老师,当然是都考不倒。于是,我问:“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想不想和老师一样有本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多边形内角之和有什么规律。”这是用活动、用问题引入的好例子。教师先用学生活动的模式让学生考考老师,以引起全班学生的注意;从考不倒老师的经历中激发起学生也要学会这一本事的强烈动机;教师的引入既建立在前一天作业的基础上,又完全紧扣新知识,增强了新旧知识之间、知识与引入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的点题指引学生求多边形内角之和是有规律可循的,揭示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探究氛围的营造,既可以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培养学习兴趣的。爱因斯坦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钥匙,也是推动人们行动最好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才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将自己对数学的探究内化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和一种强有力的内驱力。要在数学课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善于激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将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二、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三、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

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是探究成果的大小,探究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探究的过程性、内容的丰富性和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及整理资料,学会整理反馈信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淡化结论的正与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评价实行多元化,“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更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坚持指导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探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既使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评价标准上,体现开放性,不求结论的标准化、惟一化,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采用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评价方式。

总之,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要让学生做教学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内驱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