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影响

张文新

张文新(吉林省中医院眼科13002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312-02

【摘要】目的分析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老年科收治入院的65岁以上患者10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指导和家庭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用药能力评估,确定护理问题。并进行家庭用药安全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人的服药依从性。

【关键词】家庭护理干预老年用药安全

老年人是21世纪我国逐步扩大的一个特殊群体,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而衰退,以至会患多种疾病。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更应受到特别的重视。本文归纳了社区老年人家庭用药常见的问题,包括社区老年人患病率高、用药种类多、服药依从性差、安全用药知识缺乏,用药存在知识-行为分离现象等。并着重探讨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家庭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来自于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0月老年科收治入院的65岁以上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72.4±5.8岁,其中>80岁的10例。初中以上文化38例,高小文化30例,由子女照顾生活者66例,保姆照顾者34例。100例中服用2~3种药品者35例,4~5种48例,5种以上17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用药不良反应。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出院后,经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列入调查对象,并建立定期电话回。另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量表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服用药物后效果和不能按时用药的原因。将药物治疗依从性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患者只需要在相应栏目打‘√’。‘优’为按时用药、定时监测效果及遵医嘱情况;‘良’为基本按时用药,疗效维持良好;‘差’为偶尔按时用药,疗效较差。首次调查时间为患者入院1~2天,针对影响患者不能按时用药原因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和针对性的心理沟通,督促患者按时用药、定时监测,让患者了解疾病性质及良好预后,消除急躁易怒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健康责任及信念。7~14天后再次对用药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通过自身对照,进行综合评价。

1.3老年人不良用药分析

1.3.1随意中断治疗

由于老年人患病后恢复较慢,一般来说,若不经过系统和长期的治疗,是很难控制病情的。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老年人感觉迟钝和神经反射功能减弱,故不应以自我感觉好坏来定疾病的轻重,而随便停止用药,当发现症状又加重时再重新服药,这样断断续续的治疗和服药,只能使疾病发展,故应严格按医嘱用药,并定时去医院复查,以巩固治疗效果。

1.3.2服药的误区

老年人患病后,由于求成心切,常擅自增加药物种类或剂量,这是十分危险的。由于老年人对药物代谢和排泄缓慢而易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所以老年人用药不应超过正常量的3/4,特别在两种药物以上同时应用时。另外是服药方法不正确,在服用止咳糖浆类药物时,应先饮水后服药,且应含在口腔内1~2分钟后再缓缓吞咽否则药效将大大降低。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谨慎常服安眠药,安眠药会增加跌跤和发生骨折的危险。同时,还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头脑平衡和保持头脑清醒的能力。

1.3.3盲目用药

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在医院多科就诊,分别取药,形成针对不同疾病的药物同时并服,而有些药物同时服用是会导致毒性增加、拮抗或降低药效的。如地高辛与双氢克尿塞合用,会造成低钾、低镁和洋地黄中毒;降糖药与心得安合用,会掩盖低血糖征象。因此,老年人在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在用何种药,供医生开处方时参考。老年人易发生感染,在必须使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安卡那、妥布霉素等对氨基甙类肾毒性敏感的抗生素。

1.4护理干预方法

1.4.1加强对患者的药物宣教

做好老年人用药的健康宣教。必须重视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必要时训练老年人自我服药的能力。重点介绍用药的作用,强调用药的必要性及正确用药的意义。发挥家庭和社区等支持系统作用,积极纠正患者不重视用药的心理。仔细给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时间、方法、该药的作用与不良反应、用药方式、禁忌证,联合用药的作用,遵医嘱服药的必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1.4.2密切观察药物副作用

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如对使用降压药的老年病人,要注意提醒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用药治疗效果相反的特殊不良反应。如用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反而加重心绞痛,甚至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宜及时停药、就诊,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保留剩药。

1.4.3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用药一般从成年人剂量的1/4开始,逐渐增大至1/3,再到1/2,然后是2/3,随后是3/4,最后为全部剂量。在老年人服药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治疗过程中要进行连续观察,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和协助医生处理。

1.4.4规定适当的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

根据老年人的服药能力、生活习惯,给药方式应尽可能简单,当口服药物与注射药物疗效相似时,则采用口服给药。但要注意许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干扰药物的吸收。如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起服用,以免刺激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此外,如果给药间隔过长会达不到治疗效果,而频繁给药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安排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应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

2结果

家庭护理干预前用药治疗依从性优为16例,16.0%,良36例,36.0%,差48例,48.0%。对照组干预前用药治疗依从性优为13例,13.0%,良35例,35.0%,差52例,52.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护理干预后用药治疗依从性优35例,35.0%,良48例48.0%,差17例17.0%。对照组干预后用药治疗依从性优25例,25.0%,良33例33.0%,差42例42.0%。干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3小结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老年人已成为药品市场的最大消费人群。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品占23%~40%,非处方药品占40%~50%。因此,老年人用药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重视。有文献报道,超过60岁的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性是一般成人的2.5倍。专家指出,由于老年人用药和成年人有所不同,在剂量和用法上都应加以注意。

近年,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用药的剂量问题,很多人呼吁药厂生产一些专门针对儿童的小剂量药品。其实大家都忽视了老年人用药也不同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老年人用药有所不同,老人用药品种多而杂,易发生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因所患多为慢性疾病,故用药时间长,易导致药物体内蓄积而中毒,并损害肝、肾和造血系统功能。所以老年慢性病患者应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根据病情遵照医嘱调整药物和剂量。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通过对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病人用药的安全管理和有关知识的宣教,使老年病人更能独立的用药,减少了因错误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确保老年病人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艳芬,杨淑梅,刘金宝.浅谈在社区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新疆医学,2010,40:138-139.

[2]常利杰,张拓红.居民对社区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10)08-2441-0.

[3]侯春霞,文敬辉.重视发药交待确保用药安全[J].中国药事,2011,25(10):1050.

[4]白月玲,马双莲.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416.

[5]刘初阳,林楚华,汪珍秀.口服给药注意事项[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