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孙中平王伟杜志国吴兴张值生

(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腕关节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正骨法用于治疗挠骨远端骨折能加快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以及骨折愈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病率较低,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正骨;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042-02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骨折,主要由于外部暴力所致,桡骨远端骨折影响患者腕关节活动,腕关节功能受到影响,临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多采用骨折复位方式对其进行复位治疗。骨折复位手法较多,常用的有手术复位、手法复位以及持续牵引复位等[1]。中医正骨法是临床常用骨折复位手法之一,历史悠久,临床疗效较好。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讨论,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2例,女性20例,男性22例,年龄59~84岁,平均年龄(65.5±3.8)岁;对照组患者42例,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6.3±3.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单臂万向外围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中医正骨法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2.1对照组让患者采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患者骨折程度选择复位方式,安装外固定支架,待骨折完全复位后,将外固定支架拧紧[2]。让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1.2.2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正骨治疗,按照中医辨证方式分析患者骨折的具体类型,并选用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复位。患者采取仰卧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过X线机牵引患者患肢,利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时要注意纠正患者掌倾角和尺偏角,并保证患者关节面平整,并保证没有游离骨块[3]。待复位完成后,选用夹板固定,并注意配合中药外敷、内服、熏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定期进行复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1.3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以及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评定患者治疗优良率,分为以下几个等级:优:患者腕关节基本无痛感,活动不受限,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良:患者腕关节偶尔出现疼痛感,剧烈活动受限,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中:患者腕关节比较容易出现痛感,日常工作活动受到一定限制,腕关节功能减弱;差:患者腕关节持续性出现痛感,工作能力和日常活动明显受限,腕关节功能明显削弱[4]。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并发症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2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平均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15.4±2.3)d,骨折愈合时间(52.8±8.1)d;对照组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25.8±4.2)d,骨折愈合时间(70.1±9.8)d。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20例,良17例,中3例,差2例,治疗优良率88.10%;对照组患者治疗优12例,良15例,中10例,差5例,治疗优良率64.29%。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2.3并发症率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骨折移位2例,畸形愈合1例,不愈合1例,并发症率9.52%;对照组患者中出现骨折移位7例,畸形愈合3例,不愈合2例,腕管综合征2例,并发症率33.3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桡骨远端骨折影响了患者腕关节活动,对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选用效果良好的复位手法对桡骨骨折部位进行复位能够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中医正骨法是一种临床疗效良好的正骨手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方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利用中医手法复位方式灵活、快速对患者复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中医正骨对骨折部位损害较少,减少了关节肿胀情况。复位成功后选用夹板施加外固定,稳固骨折部位,并利用中药熏蒸和中药口服等方式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了愈合速度,并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本次治疗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中医正骨方式进行骨折复位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腕关节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中医正骨法用于治疗挠骨远端骨折能加快患者腕关节肿胀消退以及骨折愈合,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病率较低,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梁新荣.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09(23):83-84.

[2]田昌.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52):10160-10161.

[3]袁国华,黄晓林.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0):75-77.

[4]龙永洪.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09(23):34.

[5]窦志刚.中医正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