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张黎明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15007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其生化指标值,分析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TnT及cTnI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呈正相关性,且cTnI界限最明显,这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生化指标;心肌梗死范围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changesofbiochemicalindexesandtherangeofmyocardialinfarctionin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wastoselect82patients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inourhospitalfromMarch2012toMarch2015.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thebiochemicalindexesweredetected,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biochemicalmarkersandmyocardialinfarctionwasanalyzed.Resultsaftertreatment,AST(31.58+2.54),CK(126.54+11.02),CKMB(22.49+2.47),LDH(164.29+12.58),Mb(56.43+3.52),cTnT(0.15+0.01)andcTnI(0.14+0.03)decreasedsignificantly,biochemicalindexbeforeandaftertreatmentcomparedtothevalue,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KMB,cTnTandcTnIwe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biochemicalindexesofCKMB,cTnIandcTnTwerepositivelycorrelatedwiththerangeofmyocardialinfarction,andthecTnIlimitwasthemostobvious,whichhadsomevalueinthejudgmentofmyocardialinfarctionscope.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biochemicalindex;myocardialinfarctionrange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常见的心内科疾病,病情进展快,预后易出现并发症,严重时会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疾病的预后关注度日益提升。因此,学者们致力于预测各生化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之间地相关性,旨在早期预测患者的预后。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心肌梗死范围的关系,该研究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2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3.47±4.28)岁。所有患者均接收常规治疗,签署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取4mL肘静脉血,对未抗凝的血离心取血清。采用OlympusAU5400自动生化仪检测。肝素化注射器取患者的动脉血0.5mL,检测患者的cTnl、cTnT及Myo。

生化指标参考范围如下:AST范围为0~40U/L,CK24~170U/L,CKME0~25U/L,LDH135~225U/L,Mb50~85μg/L。cTnT<0.10为正常,<0.20~0.50μg/L诊断临界值,>0.50μg/L可诊断AMI;cTnI<0.20μg/L为正常,>1.50μg/L诊断临界值。

1.3统计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分析

患者治疗后的AST为(31.58±2.54)、CK为(126.54±11.02)、CKMB为(22.49±2.47)、LDH为(164.29±12.58)、Mb为(56.43±3.52)、cTnT为(0.15±0.01)以及cTnI为(0.14±0.03),可以看出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值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化指标与心肌梗死范围关系分析

患者心肌梗死范围越大,CKMB、cTnT及cTnI生化指标的值越高。CKMB、cTnT及cTnI随急性心肌梗死的范围扩大而提高,缩减而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往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但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学者开始关注该疾病的预后,而预后效果则与心肌梗死范围有一定关系[1-2]。

当AMI发生6~12h内,AST指标值会上升,且24~48h内时达到一个高峰值,但这一高峰值持续到第5~7天时会逐渐降低。可以看出,AST敏感性并不高,且其特异性比较差。当AMI发生4~6h内,CK与CKMB指标值可能会超过上限,直到24h时会达到高峰值,直到48~72h后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3-4]。当AMI发生8~12h,LDH会出现在血中,直到48-72h后达到高峰值。当AMI发生2h后,Mb会逐渐升高,且到了6~9h后会达到高峰值,直到24~36h后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外,cTnI与cTnT生化指标值直接来源于患者的心肌细胞[5-6]。研究表明,随着治疗过程的不断深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化指标值与患者心脏的情况会不断好转,同时这两者之间的变化大体一致;CKMB、cTnI及cTnT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联系比较紧密,其中cTnI的界限最为清楚,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越大,且相互关联的生化指标值就会越高。

马素霞等[7]人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心肌梗死范围存在着显著的界限,且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患者心肌梗死范围越大,那么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越高。这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此外,范红起等[8]人研究结果表明,患者接受治疗7d后,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均显著下降,也就是说,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好转,患者的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也随之发生变化,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综上所述,CKMB、cTnI及cTnT生化指标值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梗死范围呈现为正相关性,且具有明显的界限,以cTnI的界限最为显著,这对临床上心肌梗死范围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静.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的预测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87-91.

[2]孙慎杰.血浆和肽素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评估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2015(1):13-16.

[3]王俊利.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犬梗死区的跨壁力学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7):4293-4298.

[4]李文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联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27):55-56.

[5]丁文茂,李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液生化指标与猝死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1):3548-3550.

[6]罗备战.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特点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8):1061-1062.

[7]马素霞.cTnT、CK-MB、cTnI指标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8):33-34.

[8]范洪起.CKMB、cTnT、cTnI指标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5):6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