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1

培养学生学习素养让学生学会学习

邱华

四川省广汉市新丰中心小学校618300

摘要:1.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2.要让学生“动”起来。3.重视对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4.让学生尝试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善于学习学会学习

新课标明确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又要发挥数学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同年龄阶段,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学习方法,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学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乐于做,从而很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利用一切条件,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去。如在开始教学分数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么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然后提问: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来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用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同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动”起来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活动,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得到主动发展。例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三角板的三条边,用小棒摆一摆三角形,并列举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像就是三角形。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不要简单地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去告诉学生圆的特征,而是根据学生急于动手的心理,让学生把圆形纸片折一折,再把折痕画一画,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说一说。在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演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在这一新知的获取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意识得到一定的开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应用数学语言表述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看法,可以将其思维过程外显,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动口,尤其要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以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气氛和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

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多动脑思维,尝试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小时,行驶了500千米,行了全程的3/5,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多少小时到达乙站?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1.如果先求出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再求剩下的路程需要多少小时,应怎样列式?2.如果先求出剩下的路程占已行路程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路程需要行驶多少小时,应怎样列式?3.如果先求出全程有多少千米和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再求剩下的路程需要多少小时,应怎样列式?4.你能用比例的方法来进行解答吗?5.你能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吗?……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动脑思考,探究出该题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对于学生这种一题多解、求异思维、探索发现精神及时肯定鼓励。

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对作业书写特别工整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于在课堂中勇于发言、课堂中积极讨论、敢于发表不同观点、敢于争论又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讨论习惯。教师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做到无预习不教。学生通过自学,把问题想一想、做一做,教师针对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对于预习中认真思考、积极交流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课后的作业,不改不评,让学生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地寻找出错的原因,反复地纠错,实际上很多的作业错误多是学生读题大意、解题粗心,通过作业的检查--修改--评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反复思考检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