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3

什邡市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志祥邢婷婷李烨娟蒋丽

李志祥邢婷婷李烨娟蒋丽

(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什邡618400)

【摘要】目的:了解什邡市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使卫生决策更具科学性,并为今后有关高血压的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什邡市18岁及以上的常住(本辖区居住满6个月)居民3204人,调查方式以医学检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医学检查内容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血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住址、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检、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吸烟饮酒状况、情绪情况等。结果:本次调查有效人数为3183人,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6.7%,新确诊17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6%,高血压知晓率为6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饮酒、超重和肥胖、中心型肥胖、糖尿病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较高文化程度、积极的情绪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什邡市高血压患病率较低,知晓率较高,应继续加大合理膳食、适宜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宣传力度,积极预防糖尿病,大力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并创建相应条件。每年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一次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普查工作,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基本服务,加强高血压重点人群的管理。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234-03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的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全世界高血压患病率约为10%,欧美发达国家的患病率在20%以上[1]。2002年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大概有高血压患者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6.9%,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2]。2010年中国疾控中心慢病监测估计我国患病率为33.5%,估计高血压患者有3.3亿[3],是2002年高血压患者人数的2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增长迅速,成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重点。

为了解什邡市高血压病的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卫生部门制定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使卫生决策更具科学性,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首次较全面的高血压患病率摸底调查,并为今后什邡市有关高血压的研究提供基线资料。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的2个城市社区(方亭社区、皂角社区)、8个乡镇(红白镇、回澜镇、湔氐镇、师古镇、双盛镇、隐峰镇、蓥华镇、马祖镇)的18岁及以上的常住(本辖区居住满6个月)居民。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本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从4个社区和10个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社区、8个乡镇作为一级调查单位;第二阶段,什邡市将一级调查单位的居委会、村进行随机编号,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抽取一定的居委会、村作为二级调查单位。第三阶段,二级调查单位再按小区、户进行随机编号,再按性别比为1:1进行抽样,每户只抽取一名成年人。根据德阳市统筹安排,什邡市需要调查的总样本量为2670人,考虑失访率、拒访率、问卷有效率等因素,在该样本量基础上增加20%,即调查人数增加至3204人。被抽到的居民自愿参加此次调查,不愿意参与的居民调查其邻居或符合要求的家人,直到完成调查任务数。

1.2.2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医学检查、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1.2.3调查内容医学检查内容有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血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住址、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体检、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吸烟饮酒状况、情绪情况。

1.2.4测量方法由专业医务人员在同一时间内使用电子血压计间隔1分钟反复测量三次血压,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时间的血压值,如血压值超出正常范围(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则告知其隔日到调查单位指定地点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进行诊断复查,并做好相应登记。

身高和体重用身高体重计测量,受试者身着单薄衣服,脱鞋,身体直立,头、背、臀部、脚跟紧靠量杆。腰围用腰围尺测量,受试者身体直立,腹部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双脚并拢,以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为测量点,紧贴而不压迫皮肤。

测量一次空腹(至少8h没有进食)指尖血糖值,如血糖≥7.0mmol/L(126mg/dl),则通知其到什邡市中医院进行静脉血诊断复查,并做好相应登记。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3204人,有效问卷数为3183份,无效问卷数为21人,有效应答率为99.3%。男性1586人,女性1597人,男女比例约为1:1,确诊为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为530人,高血压总患病率为16.7%。其中有178人为新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6%,有352人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知晓率为66.4%。调查人群年龄为(45.6±16.0)岁,身高(159.4±8.6)厘米,体重(59.1±10.1)公斤,腰围(78.3±9.2)厘米,收缩压(125.6±17.6)mmHg,舒张压(74.6±9.7)mmHg,血糖(5.6±1.1)mmol/L。

2.2单因素分析

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文化、婚姻、职业、地区、体检、饮食、运动、情绪、BMI、中心型肥胖和糖尿病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均有差异(P≤0.05)。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卡方,χ2=487.58,P<0.001),65岁以上患病率最高。男性、女性各年龄组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且男性、女性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χ2=213.36,P<0.001,χ2=276.96,P<0.001)。各年龄组不同性别的患病率比较,P值分别为0.67、0.50、0.03、0.11、0.54、0.60,只有35~44岁年龄组男女患病率有差异,男性高于女性。见下表。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线性趋势卡方,χ2=200.80,P<0.001),文盲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婚姻中丧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未婚人群的患病率最低。职业中,患病率最高的是离退休人员。城市患病率高于乡镇患病率,乡镇中师古镇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患病率最低的是双盛镇。

体检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早餐天数5天、蔬菜水果500克以上、饮食习惯以荤菜为主、活动类型为家务、活动次数5次以上、静坐时间小于3小时、过去吸烟、经常过量饮酒、焦虑人群患病率在相应因素中患病率最高。

高血压患病率随着BMI的增大而升高(线性趋势卡方,χ2=69.97,P<0.001),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别。收缩压与舒张压随着BMI值的增加而增加(rs=0.23,P<0.001,rs=0.22,P<0.001)。

中心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中心型肥胖者,男性中心型肥胖人数为454人(26.7%),女性中心型肥胖为522人(32.7%),男性、女性中心型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2%、25.6%。男性、女性中心型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非中心型肥胖者(男χ2=11.63,P=0.001,女χ2=50.73,P<0.001)。男女性中心型肥胖者患病率有差异(χ2=40.65,P=0.002),女性高于男性。收缩压与舒张压随着腰围的增加而增加(rs=0.24,P<0.001,rs=0.23,P<0.001)。

糖尿病人群的患病率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的患病率,收缩压与舒张压随着血糖值的增加而增加(rs=0.17,P<0.001,rs=0.09,P<0.001)。

2.3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对患病率有影响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向前法,纳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各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经逐步向前法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χ2=563.411,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年龄、文化程度、体检、情绪、饮酒、体质指数、中心型肥胖、糖尿病是高血压患的影响因素。

35~44岁、45~54岁、55~64岁、64岁以上年龄段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18~24岁的4.8倍、9.9倍、25.0倍、50.7倍,说明35岁以上年龄段相对于18~34岁年龄段而言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影响从大到小为64岁以上、55~64岁、45~54岁、35~44岁。

小学以下文化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文盲的0.7倍,初中文化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文盲的0.5倍,高中/中专文化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文盲的0.4倍,大专以上文化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文盲的0.2倍,说明较高文化程度相对于文盲是保护因素,保护程度依次增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为大专以上、高中/中专、初中、小学。

体检间隔时间小于6个月就做一次检查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从不体检人群的2.7倍,6个月做一次检查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从不体检人群的2.2倍,体检间隔时间小于等于6个月相对于从不体检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经常过量饮酒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不饮酒的1.8倍,经常但不过量饮酒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不饮酒的1.5倍,经常过量饮酒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程度大于经常但不过量饮酒。

半年来以积极情绪为主导的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消极情绪的0.7倍,积极的情绪相对于消极情绪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超重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正常人群的1.5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约是正常人群的2.9倍,超重和肥胖相对于正常人群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肥胖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程度大于超重。

3.分析与结论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地区间高血压患病率有差异,与许多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一致。

年龄之间患病率存在较大差异,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年龄跳跃性增长出现在35岁以后,65岁以上人群最高,达到了46.3%,且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35~44岁、45~54岁、55~64岁、64岁以上年龄段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18~24岁的4.8倍、9.9倍、25.0倍、50.7倍,高龄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但55岁以上的危险性与大多数研究不符,可能与参照年龄患病率太低有关。本研究中只有35~45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其余各组无差别。广州市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男性高血压患病率在40岁之前高于女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出现在40岁之后。

结合研究结果对什邡市高血压防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继续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宣传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特别农村地区;倡导合理膳食、适宜运动、戒烟限酒的健康生活方式;在城市和农村增加全民健身设施和场所,降低或减免收费,促进群众锻炼健身,控制自己的体重;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每年社区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一次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普查工作,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基本服务,并着重开展重点目标人群的健康体检和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HajjarI,KotchenJM,KotchenTA.Hypertension:trendsinprevalence,incidence,andcontrol[J].AnnuRevPublicHealth.2011,26:455-470.

[2]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471-474.

[3]王丽敏,姜勇等,2010年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J],公共卫生,2010,15(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