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张若楠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协同发展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AppliedTalents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

Abstract:Undertheincreasingdevelopmentofproduction,teachingandresearchtrainingmode.Thisledtothedevelopmentofanimportantdiscipline-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Thedisciplinemainlyusesthedisciplinesofchemistry,biology,physicalchemistryandotherdisciplinestocollideanddeveloptogether.Themainresearchareasofthe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disciplinearefoodprocessingandstoragetechnologies,processesandprinciples.Forloc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cultivatingappliedtalentsisthefocus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onthedevelopmentofthediscipline.

Keywords: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Appliedtalents;Coordinateddevelopment

对于专业型应用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各大高校着重培养的人才类型,因为该类人才与企业的发展需求更为贴切,可以为企业提供现成的技术指导和产品的革新。如何使专业型人才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这成为各大高校的核心议题[1]。但目前来看,该专业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较为缺乏,高校应该将书本上既有的知识应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使得学生接受的课程于实际生产更为接近,思路更为开阔。以地区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地方高校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应该为该行业的发展的不竭动力[2]。

地方性的高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素质”[3]。该发展理念收到教育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认识,同时也为该专业的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施教经验和方针。高校的学科建设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加强高等院校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建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将教学成果在实践中良好应用[4-5]。

1.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于现今各大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的现状来看,整体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发展的需求还有一短距离。企业需要的实际操作性强、专业知识扎实的高校毕业生胜任生产的管理或研发岗位。因此,各大高校需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课程的设置需要缩短与企业需求的差距。集合全院师资力量,建言献策,集合学生的意见,修正改善课程的质量和授课效率。

2.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离不开以学生为主导的重要角色。在高等院校进行课程改革和专业调研的过程中,应充分考量学生集中反馈的相关问题和需求。学校的教学实践应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共同打造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采用不同年级帮扶的制度,使经验不足低年级的学生快速掌握设备的使用规程,建立学生的个人能力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帮扶。另一方面,学院需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并接受更多实践课程的培训,使得学生接受的课程于实际生产更为接近,思路更为开阔,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作好铺垫。

3.提高实践环节软硬件条件

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建设离不开实践环节,实施的实践环节应与企业的生产、研发相适应。为满足上述人才建设的需求,相关的食品科学与工程院校应在软件及硬件上做好功课。院校应投入资金购置生产、检测以及研发所需的设备和系统,满足学生在实践环节的硬性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更加扶持该专业的建设。

4.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

在整个大学生涯中,仅仅只有毕业设计和老师接触时间最长,但在其他时间,学生与老师间的距离感会加大,导致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减弱,自主思考能力慢慢退化。为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学院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量体裁衣式的教学和培养,可根据教师的课题和项目的实际需求,根据学院的培养方案,适当地安排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尽早参与课题的准备。经过系统的实践和培养,将企业所需要的技术需求和学院的培养规程有机结合,理论需要实践的验证,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撑,培养学生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方向指引。在课题中寻找本专业的特点所在,能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方向性,能为今后的择业和研究工作做好良好的铺垫。

5.结语

加强高等院校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产学研培养模式的建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基础扎实的专业型人才是各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的教学核心。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次实验,同样也是学院对于不同学生的英材施教的核心法则。上述举措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战略和发展模式。

6.参考文献

[1]王维坚,余平,张一,等.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6):84-86.

[2]张钟,张玲,海金萍,等.应用型本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饮料工业,2013,16(5):48-51.

[3]张力伟,郭玲玲.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0(3):4-7.

[4]梁峙,马捷,朱正利.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轻工教育,2009(1):28-30.

[5]游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探索——以钦州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人才培养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6,31(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