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

龚利雅

南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广东梅县514783

摘要: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工林面积已经成为世界首位,但是我国的单位林地的生产力比较低、人造林的质量不佳、人工林地的结构存在问题以及木材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等现状仍然存在。在此情况下,人工林地的定向培育和高质量栽培是解决我国森林资源不足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值得我们实践研究。造林密度是人工林培育过程中的一大重点,它影响着整个人工林系统生产能力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的造林密度对米老排生长发育和树木质量产生的不同影响,得出适应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合适密度,从而促进米老排人工林的健康培育。

关键词:造林密度;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

米老排是壳菜果属常绿阔叶乔木,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常见的人工林的树种之一。米老排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干笔直通顺、木材色泽美观和应用范围广泛等优点,所以成为了近些年来人工林培育的重要选择。在米老排人工林的培育过程中存在着最佳密度值难以确定,影响米老排的种植培育效果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不同密度值对米老排生长发育的不同影响,为米老排人工林培育过程中谬值得确定提供借鉴。

一、目前我国人工林现状

(一)人工林的定义及特点

人工林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人工栽培而形成的森林,人工林的树种选择、空间配置以及造林密度等都是按照人们的需求来进行安排的,与自然形成的森林有很大的差别,人工林一般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便于人们管理、取材和运输。

人工林与天然林之间的差别很大,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工林选择的种苗是经过人为静心挑选和培育的,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其次,树木的生长比较整齐,这是由于树木一般是同龄的,且由人工均匀种植栽培;再次,人工林的树木种类比较少,一般是1-2个,林内树木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最后人工林的栽培、生长以及砍伐等各个环节都在人的全面控制之下,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为目的。

(二)我国当前的人工林现状

根据我国的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中国的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但是人均森林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情况不容乐观。但是目前,我国的人工林发展迅速,人工林的面积已经超过了七千万平方米,成为了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

我国的人工林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种植体系,在树木种类上以乔木和经济类林为主;在树木的年龄结构上,以低龄树为主;在树木的用途上,以用材林为主。但是我国的人工林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人工林的质量不够高、投入成本上升等不足之处,仍有很大的发展和改善空间。

二、米老排的基本情况介绍

(一)米老排基本特征和习性

米老排是常绿乔木的一种,长成以后高可达30米,它的树枝比较粗壮,无毛,叶子呈现出革质感,一般叶片呈卵圆形且叶片上有网状脉络。米老排的花呈穗状,花比较多且排列紧密,果实呈现出黄褐色,比较容易碎,果实破碎后内部是种子。米老排的种植和繁育一般来说是依靠自身发育成熟的种子来进行。

米老排是常绿乔木,喜欢温热,对生长环境的温度要求比较高,年均气温要在20-22摄氏度,最冷月的气温11-14摄氏度之间。米老排喜欢湿润的气候,对降水量也有要求,一般是在1200-1600毫米之间,而且空气的平均湿度要达到70%[1]。米老排的幼苗喜欢阴凉,一般在树林的边缘处、山腰处生长,对于土壤的要求一般是酸性砂土壤,像砂岩、砂页岩等发育行成的红土壤,钙质土则不能生长。

米老排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和中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东南部、广东的西部和广西的西部,近几年来随着米老排栽培技术的进步,福建浙江等省的部分城市也有引进。

(二)米老排栽培技术

种植地宜选择海拔高度适宜,土壤呈现出微酸性并且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地,像砂岩、砂页岩等发育行成的红土壤就是很好的选择。土地选定以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整地,深翻土地同时利用50%氧化乐果乳油、多菌灵等对土地进行灭虫杀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为了保证土壤的肥力,在整地过程中还应当施加适量的农家肥。

米老排的幼苗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速度很快,在幼苗生长到一定的高度之后要对其进行移植处理,将移植的米老排苗按照适当的密度进行人工栽种,构建米老排人工林。

三、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影响分析

(一)米老排人工林实验观察地的选取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米老排喜温喜湿、喜欢偏酸性砂纸土壤、幼苗喜欢阴凉等特点,选择了广西省的某个县的林业生产基地进行实验与观察。该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左右,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3摄氏度左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县的降水量比较丰沛,年均降水量有1500毫米,空气湿度常年保持在75%左右。经过初步测定,该地区的土壤为砂质土,偏酸性,适合米老排的生长。

(二)米老排人工林的实验与观察

1、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的造林密度对米老排生长初期的影响,在实验观察的前期阶段进行米老排造林处理,选取一年生的米老排的树苗在该县的农场内进行栽种。在栽种过程中除去杂草并施肥,保证米老排树苗的健康生长。

2、本次的实验过程中随机设立10个观测点,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这10个观测点除了造林密度不同之外,其他的影响因素都相同。在米老排的树苗生长一年以后开始持续的对试验地内的米老排树苗的观测和记录,为了保证实验和观察的有效性,每次的观察记录都在当年度米老排生长速度缓慢的时期进行。在调查和观测过程中,对10块不同密度实验地内的米老排的树木高度、枝下高度和胸径等数据进行测量和记录。

(三)实验结果分析

1、造林密度对米老排胸径的影响分析

树木的胸径又称干径,指乔木主干离地表面胸高处的直径,不同的国家对胸径的规定有差别,我国和大多数国家胸高位置定为地面以上1.3米高处。

由对米老排试验林地观测到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造林密度与米老排胸径呈现出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具体来说,造林密度越大,观测到的米老排的胸径越小,并且这种变化在后几年的观测数据中更加明显[2]。由于米老排的胸径可以反映出米老排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速度,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得到一个结论,造林密度越大,越不利于米老排的初期生长。

2、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树木高度的影响

通过对观察到的数据整理分析发现,造林密度对树木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在米老排人工林的额密度达到临界值之前,密度越大,树木的高度约高;而过了这个界限之后,米老排的树木密度越大,会使得树木的高度出现下降的趋势。在米老排的树木密度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前,适当的增加树林的密度可以促进米老排之间的竞争从而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但是树木的密度过大,会使得土壤的营养和光照水分等条件不足以供应米老排的生长。

3、造林密度对米老排枝下高度的影响

枝下高是指乔木自地面到第一个树枝的枝干高度,根据观测到的数据分析,造林密度对自然整枝和枝下高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米老排人工林的密度过大时,米老排个体之间的竞争会加大出现米老排枝干自然稀疏的现象并且枝下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

(四)结论

根据上文中的实验分析表明,米老排的密度对其初期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造林密度越大,米老排的胸径就会越小;在达到一定的密度之前,密度越大米老排的树木就越高,反之会对树木的生长有不利影响;造林密度越大,米老排的枝下高度越大。密度的变化对米老排生长过程中的不同方面产生着不同的影响,所以要根据米老排说呢过账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间伐和抚育,保证合适的密度,从而促进米老排的健康生长。

结束语:

当前我国的人工林的栽培迅速发展,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环节林木资源工序矛盾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对人工林造林密度对米老排生长发育影响的分析,得出人工林种植过程中应该及时进行间伐抚育、调整密度的结论,从而促进以米老排为代表的人工林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小燕,段爱国,张建国,等.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成熟林密度对土壤养分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18,31(3):15-23.

[2]张阳锋,尹光天,杨锦昌,等.造林密度对米老排人工林初期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18,31(4):83-89.

[3]庞圣江,张培,刘福妹,等.留萌措施对米老排伐桩萌芽条生长与生物量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6):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