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心病循环衰竭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治疗肺心病循环衰竭临床观察

曾吉才

万州区分水镇中心卫生院三正分院404044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循环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心病循环衰竭患者6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5例)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7.1%、14.3%、8.6%以及91.4%,与对照组患者的45.2%、25.8%、29.0%以及71.0%比较,t=7.77,6.21,7.21,7.5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肺心病循环衰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使患者的肺循环以及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肺心病;循环衰竭

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并且多发的心脏病,该病的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存在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循环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本院对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收治的肺心病循环衰竭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12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心病循环衰竭患者66例,采用单纯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1例患者中的女性患者有14例,男性患者有17例;年龄范围:36-78岁,中位年龄:(52.2±6.5)岁;有20例患者在肺心病的基础上并发右心衰,11例患者并发全心衰;心功能等级: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16例心功能Ⅲ级患者,7例心功能Ⅳ级患者。治疗组35例患者中的女性患者有16例,男性患者有19例;年龄范围:37-81岁,中位年龄:(51.9±6.8)岁;有22例患者在肺心病的基础上并发右心衰,13例患者并发全心衰;心功能等级:10例心功能Ⅱ级患者,17例心功能Ⅲ级患者,8例心功能Ⅳ级患者。两组肺心病循环衰竭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等级以及病情等一般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患者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对患者的通气情况进行改善,静滴抗菌素,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利尿剂、强心剂以及血管扩张剂,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的情况,如果患者的血容量不足则需要对患者补充血容量,如果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则需要给患者补充蛋白[2]。

1.2.2治疗组本组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同时给予患者参附葶苈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30g附片(开水先煎2小时),12g当归,20g红参,20g丹参,15g干姜,15g白术,20g葶苈子,15g瓜蒌壳,30g茯苓,15g车前子,10g甘草[3]。每天1剂用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本次研究将2周作为1个疗程,66例肺心病循环衰竭患者进治疗1个疗程。

1.3疗效标准显效:患者的呼吸困难、紫绀、意识障碍、咳嗽以及气喘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或者改善显著,心律恢复正常,并且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达到Ⅱ级或以上;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以上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并且患者的心功能等级至少改善Ⅰ级;无效: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以上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等均没有任何好转迹象,或者患者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不同方法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好转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无效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收治的66例肺心病循环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7.1%、14.3%、8.6%以及91.4%,与对照组患者的45.2%、25.8%、29.0%以及71.0%比较,t=7.77,6.21,7.21,7.5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在肺心病循环衰竭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使患者的肺循环以及心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怡.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胃肠道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15(05):15-16

[2]卢云,金伟,张晓云,张洪.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05):71-72

[3]才晓茹,王庆凯,田国勇,靳红微.中医药为主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24(09):794-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