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传染的有效防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小儿手足口病传染的有效防治

卢干英

融安县潭头乡卫生院广西融安545405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传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患儿都有一个学龄前的未染病的兄弟姐妹,与患儿共同生活,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小儿手足口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疾病传染防控,对比两组二代发病率,评价小儿手足口病传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新增患儿21例,二代发病率为35.00%,观察组新增患儿3例,二代发病率为5.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有效的小儿手足口病传染防治措施,能够降低患儿周围儿童的发病率,控制住疾病的传播,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传染;防治

手足口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儿传染病,发病人群多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等肠道病毒引起[1]。目前临床上尚无该病症的有效治疗措施,因此,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将患儿隔离,做好消毒措施,控制疾病的传染[2]。此次试验旨在探究小儿手足口病传染的有效防治措施,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疾病诊断标准,且都有一个学龄前的未染病的兄弟姐妹,与患儿共同生活[3]。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为:①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5岁,最小者8个月,平均年龄为(3.21±0.23)岁,病程为1至7天,平均病程为(2.43±1.28)天;②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6岁,最小者8个月,平均年龄为(3.19±0.21)岁,病程为1至6天,平均病程为(2.45±1.27)天。两个分组在患者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小儿手足口病治疗,对患儿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并把患儿隔离开来,根据其临床症状给予对症治疗:①针对口腔溃疡以及出现疱疹的情况,给予口腔治疗护理,口含康复新液漱口,或者将思密达调成糊状,敷在患处,缓解患儿疼痛;②给予抗病毒治疗,使用病毒唑、炎琥宁等药物,静脉滴注,用药量根据患儿体重确定;③患儿出现咳嗽、肺部、支气管发炎的症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热且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需要服用退烧药。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氯化钠等,维持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伴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儿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颅内高压患儿给予甘露醇、甲级泼尼松龙进行脱水治疗;适当采用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患儿血压稳定。

观察组在常规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疾病传染防控,医院在接收手足口病患儿的时候,应该及时与当地的疾控中心进行沟通,再由疾控中心派专门的防疫人员到患儿家中进行物品消毒,并且对患儿家长进行医疗知识宣导,告知小儿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病程进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知识。如果患儿病情不严重,一般进行家庭治疗,在此期间,患儿家属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尽量不要让患病的孩子出门,如果在上幼儿园,应该跟老师请假,也不要让家里的其他小孩接触患儿,以免周围儿童被传染;②对于患儿使用过的一些物品,比如说奶瓶、毛巾、餐具在沸水中煮三分钟,贴身衣物用50摄氏度以上的任谁浸泡半小时,用漂白粉对患儿经常接触的玩具、桌椅等消毒,将上面携带的病原菌消灭;③患儿的口腔分泌物(比如痰液、唾液)以及排泄物,以及擦拭用的纸巾,都应该放入专门的消毒便盆中,道路适量的84消毒液,在搅拌消毒后,倒入厕所,并且再用消毒液对便盆进行清洗;④家属在接触患儿前后,尤其是在给患儿换尿布,或者处理患儿排泄物时,都应该用消毒皂洗手;⑤家里应该勤开窗,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湿度适宜,患儿需勤换衣物,并且衣物清洗后最好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暴晒;⑥保证患儿的休息时间,饮食清淡易消化,多喝水,不要同时密切注意患儿的病症发展情况,如果持续高烧,出现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⑦家里有患病儿童,也应该带未患病儿童到医院检查,看是否患病,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小孩到人群聚集、且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去,而且不要让小孩吃生冷的食物、喝生水,乙以防患病。有些患儿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到医院急诊,医护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监控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健康知识手册、广播等方式向居民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对住院治疗的患儿家属进行口头宣导,告知患儿可能出现的危急症状,应该要怎样照顾患儿,如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采取治疗措施;②做好院内疾病传染控制工作,将患儿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并且将患儿接触过的医疗器械、病床、生活用品等消毒后才能再次使用;③与疾控中心配合,共同进行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降低该地区的发病率。

2.结果

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新增患儿21例,二代发病率为35.00%,观察组新增患儿3例,二代发病率为5.0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在临床上表现为低烧、拒食、流涎,患儿口腔黏膜出现散乱分布的溃疡及疱疹,手足掌心及背面、臀部、腿部、手臂等部位均出现斑丘疹,随后转为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4-5]。由于该疾病容易传染,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治疗该病症的药物,只能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给予对症治疗,但幸运的是大多数为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儿在一两周内都可以痊愈,但是少部分患儿发生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较快,导致患儿直接死亡。因此,需要加强疾病的传播,将患儿隔离开来,尤其是患儿在家庭治疗的期间,家里又还有5岁以下的其他小孩,家长一定要特别小心,严格按照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进行操作,将患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在接触患儿前后都应该用消毒皂洗手[6]。

此次试验中观察组采取严格的疾病传染防控措施,患儿家庭中被传染手足口病的儿童仅有3例,远远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小儿手足口病传染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住疾病的传播,降低发病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及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伟珍,李汉荣,张汉辉,何广吉,何耿华.从脾胃湿热论治小儿手足口病[J].中国医药指南,2013,04(11):619-620.

[2]卞长青.小儿手足口病126例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03(24):655-656.

[3]袁凤莲.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A4(15):306.

[4]夏金兰.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13(32):195.

[5]杨树海.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7(07):1-2.

[6]戚艮有,刘艺,温丽娥,刘慧仪,黄奕辉.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护理措施及防治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4,22(1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