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6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6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陈淑蕙于晓涛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河南漯河462000)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408(2015)2-0085-02

摘要目的:探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6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60例患者,经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15株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6.15%(198/260),以菌株计细菌学清除率为86.05%(185/2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5%(11/142),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硫酸替米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硫酸替米星;细菌性感染;疗效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sulfateformstar,theclinicaleffectoftreatmentof260casesofbacterialinfection.Methods:inJanuary2013toDecember2014LuoheCentralHospitaltreated260casesofpatientswithbacterialinfectionastheresearchobject,allpatientswereperformedformstarsulfatetreatment,observethepatient'sclinicalcurativeeffect.Results:Thisgroupof260patients,thesulfateformstartreatment,215strainsofbacteriaculture,positiveratewas76.15%(198/260),withstraingaugebacteriologyclearanceratewas86.05%(185/215),theincidenceofadversereactionswas7.75%(11/142),1doesnotappearseriousadversereaction,separationofdrugsensitivityishigher.Conclusion:sulfateformstartreatmentofbacterialinfection,curativeeffectisdistinct,safeandreliable,and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

KeywordsSulfateformstar;Bacterialinfections;Thecurativeeffect

硫酸依替米星属于新型的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它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了抗菌的功效[1]。根据现有的药理、毒理机临床试验研究可知[2],硫酸依替米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交叉耐药少,属于国家一类新药[3]。为了观察硫酸依替米星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耐受性,本文探讨了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6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效果,选取了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64岁的住院患者;②试验前经辅助检查均确定为细菌性感染;③试验前未用过其他抗生素;④细菌培养阳性率>80%;⑤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采用非盲法多中心平行开放试验,注射硫酸依替米星粉针剂,100mg/支,溶于100ml5%葡萄糖液,qd,疗程5~10d,如果病情需要,可延长疗程,但应<14d。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细菌学检查结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药物敏感性。

1.4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根据《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为痊愈、显效、进步与无效四个评定标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细菌学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清除、部分清除与未清除,以此分析细菌清除率[5]。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组纳入研究患者260例,其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2.3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组纳入安全性评价病例142例,11例发生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5%(11/142),其中1例为轻微耳鸣、4例轻微头昏、5例皮肤瘙痒、1例恶心呕吐,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

2.4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本组研究表明硫酸依替米星拥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奈替米星、庆大霉素相比,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依替米星的敏感性为85.7%,高于奈替米星的60.7%与庆大霉素的50.0%;肠杆菌科细菌的敏感性为91.2%,高于奈替米星的80.0%与庆大霉素的67.6%;非发酵菌的敏感性为90.4%,高于奈替米星的82.2%与庆大霉素的69.9%。

3讨论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感染药物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其临床疗效>80%,但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6]。硫酸依替米星属于国产一类新药,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其安全有效,但病例数有限[7]。因此,本文展开了硫酸依替米星的Ⅲ期试验,开放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以此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与耐受性。

本组探讨了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60例细菌性感染的临床效果,其结果为本组260例患者,经硫酸依替米星治疗,215株细菌培养,阳性率为76.15%(198/260),以菌株计细菌学清除率为86.05%(185/21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5%(11/142),未出现1例严重不良反应,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较高。此结果表明硫酸依替米星作为新型的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买金荣,罗惠玲,李煜.临床药师参与抗厌氧菌感染的临床实践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05:328-331.

[2]何梅英,徐光耀,贾秀平.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感染性腹泻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5,01:26-28.

[3]罗海东.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07:121-123.

[4]刘浩,李金斌,曹兵,等.外科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抗菌药物医嘱分析[N].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02:178-180.

[5]吴玉蓉.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5,03:175-177.

[6]杨美成.现代色谱及联用技术在抗生素药品杂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7]郭历波,许军,黄武军,等.锌络合-卤代烷应用于合成硫酸依替米星[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0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