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悬浮床在治疗重症烧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沙悬浮床在治疗重症烧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及护理效果探讨

张沅李海芬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烧伤整形美容科宁夏银川750001)

【摘要】目的:探讨沙悬浮床在治疗重症烧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018年我院收治的43例早期应用沙悬浮床的重症烧伤患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43例使用普通翻身床和常规护理的重症烧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以及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翻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结论:在临床救治重度烧伤患者中早期应用沙悬浮床,有利于对烧伤创面的保护,尽量避免发生感染,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关键词】沙悬浮床;重症烧伤;早期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1-0217-02

对于重症烧伤患者,长时间压迫创面,表面渗液大量积聚,使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1],对患者身体前后创面加以交叉暴露是必要的护理手段,一般是采取传统翻身方法,但在改变患者体位时容易引起明显的痛苦。为此我们采用沙悬浮床和相应的护理,为观察其应用效果,现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018年间的86例重症烧伤患者,其中火焰烧伤59例,开水烫伤11例,化学物品灼伤8例,电弧烧伤8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38.71±12.56)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9.24±11.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烧伤深度、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在给予常规创面清创包扎等临床处理后,对照组患者上普通翻身床,帮助患者进行翻身,交替变更卧位。观察组早期使用沙悬浮床治疗,并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1)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预热悬浮床33℃,床单上铺纱垫。每天保证基础补液量;护理过程中应详细记录病人的24小时出入液量,鼓励多饮水,定期检测血电解质,密切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合理对抗感染。定期测体温,体温过高采取物理降低,如有必要,使用药物。(2)优化病房环境:患者安置在相对独立的空间,然后放置悬浮床,安装空调调节室温,避免大量人员在病房内活动,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合理控制温、湿度,以此减轻悬浮床的工作负荷。(3)加强呼吸道护理:在悬浮床上的患者由于缺乏主动活动性,长期在悬浮床上会引起身体下沉的变化,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肺部运动,患者有时会无法有效地咳嗽、咳痰,而且由于机体有较明显的脱水,不能有效地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出现坠积性肺炎或肺不张的风险增加,对此,必须做好病人呼吸道的护理,采取措施如协助患者抬高上身,4~6小时雾化吸入,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引导病人正确咳嗽和呼吸,帮助病人翻身、间歇拍背等,促进有效排痰。收集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根据检验结果并遵医嘱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4)患者心理护理:因其不熟悉悬浮床的作用,以及早期使用过程中的不适应,患者难免会有疑问和担忧。此时,护士应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悬浮床的功能和效果,充分地使其负性情绪得到缓解,令其能更好地接受医护。(5)创面管理和疼痛护理: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创面,及时清除创面渗出物,及时更换被渗出物浸湿的纱垫。利用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对疼痛较轻微的患者,可用转移注意力法,如让其看看电视、听听音乐,和与他人聊天等以缓解疼痛的刺激;对疼痛剧烈的患者,将遵医嘱应用止痛药,来帮助病人减轻疼痛。(6)悬浮床的维护保养:定期清洗散热滤板、空滤器等,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查看水冷系统入口,及时更换滤芯、清除异物、更换滤单,保持清洁整齐。每日消毒毛巾擦拭床体,使用结束后做好终末消毒。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疼痛VAS评分[2]以及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之中观察组的翻身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且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0.01);见表。

表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护理指标对比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P<0.01。

3.讨论

悬浮床主要是通过固体流态化原理技术,使矽沙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转变成为流体而形成悬浮力,以此为烧伤创面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愈合环境。由于患者上沙悬浮床后不会像以往那样有骶、背部受压的情况,在患者翻身中不用刻意进行帮助,而是只需护士将一侧的床单进行拉动,患者就完成了翻身的过程,不仅大大节省了护士的劳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让患者不容易感到翻身时的不适,另外患者上沙悬浮床后减少机体部位的受压,使创面更容易形成相对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创面愈合,换药次数减少,也减轻了给患者造成的疼痛不适,因此可以说沙悬浮床的早期应用,是一种新型的重症烧伤患者管理手段,为了加强其应用效果我们还给予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本研究发现,在临床救治重度烧伤患者时,早期应用沙悬浮床,有利于对烧伤创面的保护,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参考文献】

[1]王霞,罗章梅.浅谈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治疗的护理体会[S].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2):1579-1580.

[2]芦海燕.应用悬浮床治疗严重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5,15(22):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