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

邓璐

四川省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结合临床经验及现有文献对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具体包含留置针、静脉血管、药物、肢体活动、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封管技术等。最后,根据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提出可行的静脉炎防治措施。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封管技术

前言:静脉留置针具有无需反复穿刺、支持长期静脉治疗等应用优势。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不仅会为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体验,还会对后续治疗产生一定的干扰作用。

1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

1.1留置针因素

①材质。临床常用的静脉留置针材质以生物材料、聚四氟乙烯较为常见。相比之下,生物材料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后者。②型号。临床经验表明,在静脉留置针至静脉炎患者中,22号留置针更为常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为:该型号留置针孔径较粗,经穿刺置入患者静脉血管后,会对患者的静脉血管内壁造成一定损伤,并引发机械摩擦,进而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1.2静脉血管因素

①血管位置。于患者上肢静脉血管置入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发生率略低于下肢静脉血管。其原因为:患者下肢静脉瓣数量较多,远端血液回流耗时较长。在输液过程中,血液的留置可增加血栓静脉炎的发生率。②血管大小。相对于大静脉血管而言,小静脉血管的静脉炎发生率较高。此外,经小静脉穿刺置入静脉留置针后,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时间相对较早(多发于静脉治疗4d内)。

1.3药物因素

在运用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浓度的不同也会对静脉炎发生率产生一定影响。临床静脉治疗经验表明,经静脉留置针反复滴注20%甘露醇的静脉炎发生率高于10%甘露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高浓度药物会对患者的静脉血管壁产生较为强烈的刺激作用,当这种刺激作用超出静脉血管缓冲应激的能力范畴后,将诱发静脉炎的发生。

1.4肢体活动因素

静脉血管内的血液流速相对较慢。患肢的活动较少,其血管壁的压力相对较大,导致液体外渗,造成局部组织水肿。相比之下,健侧肢体可通过适当活动改善血液循环,进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1.5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因素

①输液速度。快速输液诱发静脉留置针患者产生静脉炎的作用机制为:药物输注速度高于患者静脉血管中的血液流速时,静脉血管壁承受的侧压力将发生显著增加;②输液量。当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的每日输液量超出1500mL时,其静脉炎发生率相对较高。

1.6封管技术因素

①封管液。临床静脉留置针封管多采用稀释肝素盐水(2μ/mL)。当输注药物具有高渗性特征时,这种封管液无法起到良好的减轻药液刺激作用及稀释药液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高渗性药物的输注将造成药液在患者的静脉血管局部长期滞留,进而诱发相关炎症反应的发生。②封管时间间隔。长期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需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如2h/次)后,重复以封管液(不同封管液的间隔时间各不相同)再次对药物进行稀释处理。当超出这一时间间隔时,高浓度药液可能在患者的血管内发生滞留,进而诱发静脉炎的发生。

1.7留置时间因素

长期留置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作用机理为:长期输液期间,留置针的反复移动、药物持续输注等会逐渐加剧患者静脉血管壁的损伤[1]。

1.8心理因素

由于受到对静脉留置针输液缺乏了解、不适应医院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很容易产生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这种心理状态会诱发血管收缩,促进静脉血管壁与静脉留置针产生机械摩擦,间接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2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防治措施

2.1留置针材质、型号合理选用措施

①材质。尽量选用生物材质静脉留置针行持续静脉治疗;②型号。在符合输注速度要求、临床治疗要求的前提下,可选用24号套管针开展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

2.2静脉血管选择措施

①静脉血管位置。为了降低静脉留置针至静脉炎的发生率,应尽量于患者的上肢静脉进行穿刺。这一血管选择原则同样适用于脱水或营养不良患儿(同时具有便于观察、易于固定等特征)[2]。若药物的刺激性较强,浓度较高,可通过深静脉置管的方式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在临床中,如必须经下肢静脉穿刺,应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②静脉血管条件。远离关节、感染区域且具有弹性好、粗直等特征的静脉血管发生静脉炎的几率相对较低。

2.3高浓度药物护理措施

①药物间隔滴注。将高浓度药物的滴注时间调整于2种常规药物中间,以降低患者静脉血管中的药物浓度;②药物配置。以0.9%浓度250mLNaCl为例,可向药液中加入25%浓度5mLMgSO4溶液,以改善高浓度药物对患者静脉血管的刺激作用。

2.4合理穿刺措施

穿刺时,应尽量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在为老年患者穿刺时,应将进针角度调整为30°-40°,以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体验。

2.4针对性封管措施

①高浓度药物。静脉留置针滴注高浓度药物后,可给予患者静脉滴注适量0.9%NaCl溶液,并以肝素盐水行正压封管;②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针对这类患者,应选用0.9%NaCl注射液进行封管;③心血管疾病患者,给予稀释肝素液封管。

2.5留置时间控制措施

在临床中,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控制应该结合药物类型、静脉类型、管径等合理变动。①外周静脉穿刺时,需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控制在3-5d范围内;②管径<4mm,应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控制在3d左右,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③管径≥4mm,且经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时,留置时间可维持至5d;④药物具有高渗性特征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应控制在3d内。

2.6护理措施

使用静脉留置针前,详细为患者讲解穿刺流程、注意事项(避免自主拔出留置针、自行调节输液速度等),帮助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同时指导患者发现穿刺出现红肿或不适时,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结论: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应运用合理选用留置针材质、型号措施、选择静脉血管措施、穿刺措施、针对性封管措施等,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莉,金玉华.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及防治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5):6-8.

[2]王磊.小儿应用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防治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0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