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观察

王飞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探究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此种治疗方式的原理。方法:依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诊断标准,收集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急性腰扭伤患者20例,运用运动针灸治疗,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进而得出疗效,然后查阅资料分析原理。结果:运动针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颇有成效,可快速缓解患者疼痛及脊柱活动受限。结论: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显著,原理清晰,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运动针灸;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

前言

急性腰扭伤带来的疼痛以及身体活动时所受的限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目前临床上有十几种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方法,也都颇有成效,现在记录一下笔者在临床关于急性腰扭伤的一种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宜宾市第四人民医院2018年6-9月门诊急性腰扭伤患者20例,所有患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关于急性腰扭伤的中医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腰部扭伤史,2.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活动受到限制,严重者无法站立、翻身或行走,通过维持一种或数种强迫体位来减少疼痛。3.腰部肌肉、臀部肌肉痉挛,筋膜僵硬,或可触及明显硬物或条索状物样,损伤部位压痛明显,脊柱生理弯曲度发生变化,如侧弯或腰曲的改变:消失或减少。4.X线片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弧度改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男13例,女7例,年龄35-50岁,病程1-7天。

1.2治疗方法

针具选用苏州市华伦医药用品有限公司出产的顺和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朗索复合碘消毒棉签消毒,干燥干净棉签。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及腰部活动受限水平;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及腰部活动受限水平;具体操作方法: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坐位及平躺位,朗索复合碘消毒棉签消毒,分别针刺左手外劳宫(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1寸一次性毫针进针0.5寸,强刺激)、后溪(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中,1寸一次性毫针直刺0.8寸,强刺激)、手三里(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2寸一次性毫针直刺1.5寸,强刺激),右手合谷透后溪(在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1寸一次性毫针向后溪方向刺0.8寸)、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1寸一次性毫针直刺1寸)、外关(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1寸一次性毫针0.5到1寸),人中(在面部,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0,5寸一次性毫针斜向鼻尖刺0.3-0.5寸),直至穴位局部产生酸麻胀沉重感,然后留针30min-40min,每隔8min捻转、穿插行针1次,且产生明显的酸麻胀感,同时嘱患者留针活动腰部,幅度逐渐增大,频率适宜,以自己能接受为适宜,做腰部左右侧弯曲,缓慢下蹲,旋转腰,高抬腿等一系列活动,以及最简单的前屈、后伸。平躺患者可自己或在医生帮助下做屈髋屈膝动作,医师辅助患者做摇晃腰部等活动动作。

2.观察指标

2.1客观评价

按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视觉模拟尺来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即刻度尺法),取一把长度为10cm的标尺,分别用标尺的两端10cm和0cm代表最痛和不痛,每1cm代表1分,分别在治疗前后让患者面对标尺无刻度一面,让患者指出当时最能表示自己疼痛程度的部位,医生在有刻度的一面观察疼痛程度,得出对应分数并记录数据。治疗效果(疗效指数)计算公式:n=(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x100%,疗效判定:治愈:n=100%,好转:n》=30%,无效n<30%。有效=好转+痊愈,有效率=有效/患者总人数X100%。

2.2主观评价

治愈:腰部疼痛完全消失,无肿胀,患者腰部可以活动自如。

好转:腰部疼痛较治疗前明显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未愈:所有症状同治疗前,没有任何改善。

3.统计学方法

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数,评价结果,建立Excel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X2检验,两组计量数据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腰痛综合疗效

4.1客观评价

治疗20例中痊愈0例,好转19例(占95%),无效1例(占5%),治疗前疼痛评分平均值8.225,治疗后疼痛评分平均值3.65,t检验结果显示治疗前腰痛平均分与治疗后腰痛平均分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注:治疗前后两组采用卡方检验,X2=1.427,P=0.0163<0.05,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主观评价

疗效标准:其中痊愈17例,占总人数85%;好转2例,占总人数10%;无效1例,占总人数5%。

结论:运动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临床推广。

5.讨论

针刺与腰部活动可通过一定的方法施于受伤局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理气活血、祛瘀痛经,正所谓通而不痛,故可以起到“伛者立伸,偻者起”的良好效果[2]。《灵枢·经脉》记载:“经脉者……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说明经络对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防治等方面有很大的影响。经络具有链接人体体表内部,给气血运行通道的作用,还有抵御病邪的作用[3]。

运动针灸疗法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效果显而易彰,非常明显,运动针灸疗法与针麻下活动取得的解痉止痛有同工异曲之妙,针刺止痛是针刺引发的机体抵御外界疾病的一种短暂生理历程。患者是在清醒状态下进行运动针灸,这样能够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即使发生意外情况也能够积极处理,因此运动针灸不仅治疗效果很高,而且是一种安全指数很高的治疗方式。运动针法,能够结合针刺与运动两种方法,针刺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而腰部运动可以汇聚精、气、神达患者腰部,两者结合,动静辅助,升降相因,,气血之通道畅通无阻,“通则不痛”。[4]。

参考文献:

[1].邹勇,邱中,彭徳熹,马丽.针刺曲池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237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1(10):1729

[2].刘弛,袁秀丽.以痛为俞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J].《按摩与导引》,2000,17(2):51

[3].朱丹.运动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237

[4].徐涛.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