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2016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泸西县2016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王梅罗德荣芮茂君

泸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泸西652499

摘要:[目的]了解泸西县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评价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PPS)法,在全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行政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分8个年龄组,即:8-17月龄、18-35月龄、3-6岁、7-14岁、15-24岁、24-34岁、35-44岁,≥45岁,每个年龄组抽查3~5人,共计349人。采用酶联免疫(ELLSA)法检测349名健康人群血清麻疹IgG抗体。用统计学方法对8个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3.41%,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在90.24%~97.78%之间。不同年龄组人群间、不同乡镇人群间、不同性别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麻疹的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泸西县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较高,在人群中基本形成了麻疹的免疫屏障。

关键词:麻疹;抗体;监测

为了解和掌握泸西县麻疹疫苗接种情况和健康人群麻疹免疫抗体水平现状,根据《云南省麻疹、乙肝等疫苗针对疾病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6年6月对旧城、中枢、三塘三个乡镇349名目标健康人群,调查麻疹疫苗接种史并采集样本血清进行麻疹IgG抗体监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采取PPS抽样法,在全县抽取3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3个行政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分8个年龄组,即:8-17月龄、18-35月龄、3-6岁、7-14岁、15-24岁、25-34岁、35-44岁,≥45岁,每个年龄组抽查3~5人,共计抽取349人,每人进行现场接种情况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分离2ml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

1.2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学方法调查各年龄组健康人群麻疹疫苗接种史;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按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作判定,试剂由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有效期内使用,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结果判定实验室检测麻疹抗体含量大于250mIU/ml的判定为阳性。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年龄人群麻疹抗体监测结果:349名健康人群中,麻疹抗体阳性326人,抗体总阳性率为93.41%。从年龄组看,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25-34岁年龄组(90.24%),其次是8~17月龄年龄组(91.11%);最高的是3-6岁年龄组(97.78%)。不同年龄组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Ρ>0.05)。(见表1)

2.2不同乡镇人群麻疹抗体监测结果:抗体阳性率最低的是中枢镇(90.35%),最高的是三塘乡(96.55%),不同乡镇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0,Ρ>0.05)。(见表2)

2.3不同性别人群麻疹抗体监测结果:女性抗体阳性率(93.85%)略高于男性抗体阳性率(92.86%),不同性别人群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Ρ>0.05)。(见表3)

3.讨论

3.1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人群麻疹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的高低则影响着麻疹这一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通过监测,不但可以评价疫苗接种的效果,也可以为制定免疫规划措施提供依据[1]。

3.2从人群抗体水平看,8~17月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小年龄组人群。提示麻疹疫苗接种第一针与第二针全程接种后所产生的抗体水平有明显差异,完成两针次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较高。应加强麻疹疫苗全程接种工作,提高人群抗体水平,有效控制麻疹。

3.3一般而言,合格麻疹疫苗严格按规范实施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95%左右[2],中枢镇、旧城镇人群抗体阳性率均低于95%,说明两个镇的麻疹接种有待加强,应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规范操作,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免疫接种质量。

3.3泸西县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麻疹抗体水平抗体总阳性率为93.41%,麻疹抗体水平较高,易感人群比例较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高免疫接种率也能保护未免疫人群模型理论[3],提示泸西县麻疹可能会有散发病例,但出现集中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参考文献:

[1]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8-155.

[2]迮文选.计划免疫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6:379.

[3]美国国际开发署原著,梁晓峰主译.预防接种实用技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