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血管造影发生造影剂静脉外渗的原因与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眼底血管造影发生造影剂静脉外渗的原因与处理

王政娥张涛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人民医院宁夏中卫755000)

【摘要】随着我院眼科业务不断扩大,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数量的增加,药液血管外渗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要求造影剂的注射速度较快,用量每次3毫升,若不密切观察或操作技术不熟练,会致使造影剂已不再进入血管,加上加压注射,容易发生造影剂外渗。本次主要研究眼底血管造影导致造影剂静脉外渗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关键词】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剂外渗;局部肿胀;疼痛;硫酸镁持续湿敷

【中图分类号】R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078-02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FA)主要用于诊断眼底视网膜血管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病变,并且在眼底病的治疗[1]、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价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经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造影剂时如发生穿刺失败或患者配合欠佳而致使药液血管外渗,因荧光素钠溶液PH值碱性高,如后续治疗不及时,处置不妥当,极易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损伤甚至发生组织坏死,因此临床需予以重视。

1.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项:①高龄老人、神志不清及躁动不配合者;②穿刺血管未选好③留置静脉导管或穿刺针注射超过20小时④多处血管穿刺⑤用胶布固定面积过大遮掩穿刺部位而不易观察者⑥肢体注射部位动脉功能不全或静脉、淋巴管引流受阻,如动脉硬化、糖尿病、中心或末梢静脉形成血栓等⑦此项检查必须在暗室进行,光线差。

2.外渗原因

静脉穿刺不成功。由于技术原因,静脉穿刺时太深或太浅刺破血管没能及时发现。②在摆放病人体位及检查中病人配合不好,活动肢体使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移位。③血管脆弱,弹性差。老年病人,长期患消耗性疾病病人[2],营养不良病人血管弹性差,脆性高,注射时要特别小心。④注射速度快,压力高,即用10%荧光素钠5ml,4~6秒内一次注射完毕。⑤在加压注射过程中,针柄未固定好,枕头一部分刺出血管。

3.预防和处理

在使用前,用肉眼对本品进行检查,注意有无颗粒物和变色。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病人一般取坐位,摆放体味时要细心,用钢针穿刺应先摆好体位在穿刺,向病人交代检查中不可随意活动肢体,以防针尖穿刺血管进行加压注射前应先用生理盐水10毫升注射观察有无肿胀。注射中也要观察有无外渗肿胀。②穿刺血管的选择一般选用粗、直、有弹性的表浅静脉,且穿刺部位易于固定,尽量避开关节、静脉血管分叉处,一般常用手背静脉、前臂浅静脉和肘正中静脉部位。③最佳的是用静脉留置针。由于留置针时软管,避免刺破血管,且针尖粗可提高属蛇速度降低注射压力。④血管药选择粗制直有弹性的,易于穿刺和固定[3],也可避免压力引起外渗。气温降低时造影剂应先干燥加热至37摄氏度或接近体温在注射可降低压力,减轻疼痛感⑤出现外渗应立即停止注射。⑥注意加强护士穿刺水品的提高,尤其是刚刚走上岗位的新护士,注意培训静脉注射技术,观察能力以及应急处理。

4.穿刺前的护理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前,护士必须严格按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耐心向病员告知注意事项,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眼部检查了解有无闭角型青光眼等不宜散瞳的病况,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字。(2)在造影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要求患者及时向操作护士反应,相互间及时沟通。比如:在推造影剂时,穿刺处出现疼痛,表示造影剂可能外渗,这时及时向护士反应,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发现并立即停止注射药物,给予妥善处理。(3)因在暗室进行此项检查,静脉注射荧光素钠药液时最好有2位护理人员在场协同完成,1人开灯穿刺成功后固定,由另1人负责关灯,并手持小手电筒给予穿刺部位灯光,便于及时观察穿刺部位的变化。(4)告知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一些症状,做好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如备急救箱。

5.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发生局部药物外渗,量少(1~2ml),穿刺部位局部肿起,因个体差异,一部分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2ml时局部可有疼痛明显,局部肿胀,荧光素溶液外渗可发生如下症状:皮肤坏死脱落、浅层静脉炎、皮下肉芽肿、肘前区域的中毒性神经炎。因荧光素溶液外渗所致的并发症会引起手臂长达数小时的剧烈疼痛。

6.治疗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用针抽吸皮下渗液、一般不会获得太多液体,但可在拔针前进行。受累肢体太高,与心脏相平或更高。它能降低毛细血管静水压、促进液体吸收、减轻炎症,但可能增加疼痛,另外,抬高程度以不影响动脉血流入或静脉引流为准。疼痛剧烈时,可考虑用地塞米松、2%普鲁卡因封闭患处。肿胀部位用硫酸镁或75%乙醇或20%甘露醇[4]或地塞米松加100ml冰水湿敷。具体做法如:纱布浸湿50%硫酸镁,覆盖在肿胀部位及其上下2~3cm的肢体部位。也可将碎冰装在塑料袋内,包裹肿胀的部位,注意防止冻伤。先冷敷,24小时后热敷。

7.体会

加压注射药物速度快,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大,但静脉穿刺技术仍是造成造影剂外渗的主要原因。外渗后对皮下组织刺激性强,肿胀组织局部压迫血管神经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和肿胀疼痛,甚至皮肤坏死脱落[5],组织溃疡和坏死,因此在发生造影剂外渗时应及时停止诸注射积极处理,采取措施治疗损伤组织,解除疼痛。尽量避免皮肤坏死和溃疡的发生。在我们的经验中,避免造影剂外渗最好的方法是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水平和素养,早预防早处理,使造影剂外渗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喻莉.造影剂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5,28(46):182-183.

[2]王清.CT增强检查前进行预注射降低造影剂渗漏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45(25):3138-3139.

[3]张秀丹,胡丽辉,赵汝杰等.静脉套管针用于CT腹部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注入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4):47-48.

[4]梁俊丽.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原因及护理干预分析[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3):26-28.

[5]张宏.增强CT高压注射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24(26):124-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