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延续性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试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延续性护理

贺巧丽

贺巧丽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职工总医院官地分院山西太原030022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延续性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站接收的7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参考组按出院医生指导自行用药治疗和自主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半年后,对比两组患者BI、FM、SDS以及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BI、FM、SDS评分以及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BI、FM评分明显比参考组高,而SDS评分及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明显比参考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关键词】脑卒中;社区;延续性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45-01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病死率逐渐下降,但致残率可达到60%~80%左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脑卒中患者及家属缺乏康复训练意识和护理技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因此,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出院脑卒中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据有关资料表明,社区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一定促进作用.对此,本研究对我院接收的7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5年2月,我社区卫生服务站对病人经过急性期的住院治疗后,转入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脑卒中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参考组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42.8~79.5岁,平均年龄(59.4±13.7)岁,6例为出血性脑卒中,32例为缺血性脑卒中;试验组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41.3~81.6岁,平均年龄(60.2±11.5)岁,7例为出血性脑卒中,31例为缺血性脑卒中.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排除意识、认知障碍患者、心、肺、肾等器官衰竭患者以及肿瘤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近,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考组按出院医生指导自行用药治疗和自主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方法如下:首先社区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延续护理康复计划.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康复护理包括:吞咽障碍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语言功能锻炼等.并确定患者延续护理所需时间,频率,方法等细节.一般情况下,社区护士对患者的随访从出院第一周开始,前两个月每周随访一次,第三四个月每两周随访一次,第五六个月每月随访一次;同时对有肢体活动障碍,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病人,根据病情轻重相应增加随访次数,以便随时掌握病人情况.随访内容包括:①健康知识教育:通过集中培训或粘贴宣传海报等模式对患者及家属普及脑卒中相关康复训练及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自主,积极参加康复训练.针对患者病情给予相应指导,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树立患者康复信心.②心理安慰: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和康复训练状况,安抚患者急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进步给予鼓励和夸奖,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配合训练.③对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护理人员需在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给予正确的训练指导,因人而异设定训练时间和训练度,避免过度劳累.④日常生活指导:告知患者要加强日常生活能力锻炼,例如:自行使用碗筷进食、洗脸刷牙、穿脱衣服、如厕等.让患者可以自主完成简单的起居生活.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告诫患者戒烟控酒,使患者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时间.社区护士在干预过程中要把病人及其照顾者一并作为干预对象,教会照顾者康复技能,除帮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外,也要发挥监督的作用,以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BI、FM、SDS以及生存质量各项指标(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功能)评分情况.本研究选用四级评分法,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好,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差.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对比采用t做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BI、FM、SDS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BI、FM评分明显比参考组高,而SDS评分明显比参考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参考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FM、SDS评分对比情况(X±s)

3讨论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因素有关,临床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活动不灵、一侧肢体麻木等[2].脑卒中高发人群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致使脑卒中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四分之三脑卒中患者均在不同程度上丧失劳动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病死率逐渐下降,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因此,临床将如何减少脑卒中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作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所谓社区延续性护理是指社区卫生服中心为本中心服务人员为基础,再借助社会和家庭的力量,服务对象为社区人群,为个人和社区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3].目前,我国对脑卒中患者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康复体系,许多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缺少康复训练意识和正确的康复训练指导,致使患者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因此,延续性护理对出院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38例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患者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指导患者康复训练方法,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排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对患者的进步给予夸奖和激励,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对其日常生活做正确指导,

结果接受护理干预一组患者的BI、FM评分明显比参考组高,而SDS评分明显比参考组低,生存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比参考组低,证明社区延续性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总而言之,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乔利琼.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17-19.2]张彩娟,张福英.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11):2403-2404.[3]孙彧.社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46例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