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超市商品配送现状及策略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连锁超市商品配送现状及策略探讨

闫雅雯

我国连锁超市在新形势下呈现连锁领域及规模扩大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组织形式网络化、管理方式规范化等特点。然而连锁超市在经营方面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物流配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适应当前连锁超市商品配送的可行性策略。

连锁超市;配送;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39-02

连锁超市的成功,关键在于连锁经营方式实行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和统一的品牌社会效应,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而这些功能能否实现,却取决于是否有一套高效的商品配送体系,这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规模效益以及能否给供应链上企业带来价值增值。

一、我国连锁超市商品配送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企业物流配送体系已不断完善,运营管理正稳步发展。如上海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华联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超市连锁零售企业,先进的配送中心在保证店铺正常运营,降低物流成本和商品损耗、加速周转等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成为华联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我们也要能够看到我国连锁超市业发展中,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规模偏小

由于物流配送意识的增强和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滞后,我国连锁超市不论大小都热衷于自建配送中心自营配送。据相关资料,到2007年底,我国零售连锁超市的配送中心已近2500家,其中自建的就达1500多家。很多超市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规模原来就小,没有充分的资金来建设和运作配送中心,从而导致许多配送中心规模过小,对仓库、车辆、装卸搬运设备等投入不足,物流配送作业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运作效率很低,既影响了配送质量,又影响了配送速度,根本不能达到超市配送的需求。另外,自建配送中心还造成了低层次重复建设,浪费了许多的物流资源,有些建立的配送中心距离供应商的配送中心只有几百米,造成了商品的重复装卸运输、运输成本增加,没有体现规模经济。

2.运作难度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

首先,连锁超市销售的商品的品种繁多,涉及食品、日用品、家电、服饰等大类,经营的具体品种成千上万,不同的商品有不同性能和保质要求,决定了超市配送的难度很大,要求很高。如对于冷冻食品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卫生和保温措施。其次,连锁超市销售量受随机因素和促销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导致连锁超市的配送量波动大,且时间要求相对严格,往往有时间限制,如限定某个时段到货。再次,门店地址多处于繁华地带,寸土寸金,因而门店不愿设置过多的仓储空间,所以订货频率较高,有些门店甚至要求一天送货两次。但连锁超市实力与配送服务水平偏低,致使配送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比率低,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在我国连锁超市中,能够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比例只有30%~60%,连锁零售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联系,不能取得大规模采购和统一配送带来的竞争优势。目前向连锁超市配送商品的模式,除了自营配送以外,还有供应商直接配送和第三方物流配送。但由于供应商的实力和地区不同,其运输系统也适应不了多店铺、广地域发展的要求,配送不到位,缺货断档,时间衔接不上,导致供应商所能提供的配送服务非常有限,很多服务都不能达到超市的需求。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水平参差不齐,物流配送的整体水平偏低。所以,超市也难以选择到比较适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导致采取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的超市很少,即使选择了第三方物流,配送的标准要求也不高。总之,不论是自营配送、供应商直接配送还是第三方物流,其效果很难如愿。由于三种模式并存,更加导致了统一配送比率低,物流成本较高,商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而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配送成本仅占销售额的不足5%。

二、适合我国连锁超市的配送策略探讨

1.实力雄厚的连锁超市可适度扩大自建配送中心的规模,提高其现代化水平。

沃尔玛认为,只有在一个配送中心能够支持100~120家分店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它的规模效益。我国一些实力雄厚的全国性连锁超市,可以考虑以较高标准建设自营的配送中心,主要为本企业的连锁分店进行配货,同时也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货物,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种做法也符合企业的长期利益和战略发展需要。连锁企业都各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建配送中心有利于协调与连锁店铺之间的关系,保证这种经营特色不受破坏和改变。

但是并非所有的连锁超市都需要各自建立配送中心,这样会造成大量配送中心资源的浪费和人员的闲置,使得配送中心的费用和物流运营成本偏高。只有分店规模扩大使配送中心正常运转所取得的数量折扣和加速资金周转的效益,足以抵偿配送中心建设和设备所花费的成本,才能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2.中小型连锁超市,通过组建横向物流联盟构建他们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联盟(LogisticsAlliance)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合与合作。其目的是实现联盟参与方的“共赢”。按交易费用理论,物流联盟的建立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有助于物流合作伙伴之间在交易过程中减少相关交易费用。从组织角度看,联盟企业双方在相互合作,组织协调交易的同时,仍保持各自的相对独立性,组织成员间仍存在着竞争,可以维持较高的市场效率,是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物流联盟分为纵向联盟和横向联盟,纵向联盟就是连锁超市和供应商之间的联盟,横向联盟就是中小连锁超市之间的联盟。组建连锁超市企业间横向物流联盟,可以使连锁超市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降低风险和运营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解决单一企业对物流系统投资的不经济或低效率等问题。横向联盟的一种典型形式就是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多家连锁企业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共同出资建立配送中心,并由出资方共同经营管理,为所有出资企业提供统一配送服务的一种协作型物流模式。这种物流共同化,囊括了物流资源利用、物流设施与设备利用及物流管理的共同化。其优点:首先,多家连锁企业联合实行共同化配送能够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从而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提升物流合理化程度;其次可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互补,达到资源充分有效利用。

3.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就是连锁零售企业将其物流配送业务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运营的一种运作模式。其优点:从战略层面上,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使连锁零售企业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规避经营风险,集中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其次,第三方物流借助自身优势,降低物流复杂性,提高对顾客的响应能力,有效解决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时间和空间管理上的难题;再者,第三方物流能够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增强企业弹性;同时,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减少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连锁超市总部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门店。各连锁超市之间还可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社会化的中介配送模式是一种比较完整意义上的配送模式,国内多数物流配送企业也正在积极探索。

4.对于大型连锁超市,还可构建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连锁超市配送模式。零售连锁超市在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视的有四个问题。

(1)合理的商品品种结构,即采购什么样的商品,既能给超市带来利润,又能满足消费者需要。

(2)正确的供应商选择,即向哪些供应商采购商品,更经济合适。

(3)恰当的库存管理,也就是做到消费者需要的商品能适时适量的供应,既不能因经常性缺货影响消费者的忠诚度,也不能采购过多,使库存成本增加。

(4)科学的运输管理,即对连锁分店进行配送时,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要妥善决策,使得配送服务既恰当准时满足分店的需求,又节约运力节省费用。

第四方物流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由第四方物流为连锁超市提供运作和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解决方案,并利用其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客户提供全面、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既可以辅助连锁超市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解决供应链上的库存、输送问题;还能帮助解决采购问题,协助管理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第四方物流为核心的配送体系,不是单纯的外包模式,而是将外包与自营配送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混合策略。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超市资源、供应商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物流资源能得以整合,其间密切合作,在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之下,以最合适的模式达到最好的服务和最低的成本。

5.对供应链分析重构,采取精益供应链管理策略。精益供应链(LeanSupplyChain)其本质思想就是为了以最小的成本和消耗向顾客提供各种价值,对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重构,消除任何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很显然,这需要在信息管理技术支持下,与节点企业形成信任、开展合作,对供应链中的采购、配送、库存等各种业务进行流程重组(BPR)。

供应链的运行是建立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信息、物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这需要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态度。连锁超市企业与供应商要共享存货、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进度、促销计划和需求预测等信息。超市企业可以将销售网点数据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传递到供应商,作为他们分析市场需求、设计产品和安排生产的依据,互惠互利,共享成本降低带来的收获。

总之,连锁超市正在我国商业流通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连锁超市经营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配送效率的高低。我们应采取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共同配送、充分发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作用、实行精益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来提高连锁超市的物流配送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

[1]韩晓莉.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中心建设[J],商业研究,2002,(11).

[2]阎昌晶.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状及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物流科技,2003,(2)转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