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老师负担提高作业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减轻老师负担提高作业实效

周朴

减轻老师负担提高作业实效

——浅谈引领学生批改作业

周朴

(泰兴市焦荡小学江苏泰兴225400)

【摘要】看到过不少关于老师工作辛苦的报道,也进行过一些调查,发现教室苦就苦在作业的批改上,尤其是语文老师,累计要批改作业的种类就有8-12种之多,因此我思考如何在减负而不减质降效方面找方法,通过实践训练,觉得引领学生批改作业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法子。引领学生明确批改的目的,习得批改的方法,提高批改的实效,强化批改的评析,从而达到提高作业的实效。

【关键词】引领批改;减负提效

Reducetheburdenonteacherstoimproveoperationaleffectiveness

--Ofleadingthestudentcorrecthomework

ZhouPu

【Abstract】Seenalotofhardworkontheteacherreports,butalsocarriedoutsomesurveyandfoundthattheclassroomwouldsufferhardshipintheoperationofcorrecting,especiallyinlanguageteacher,haveaccumulatedtocorrecthomework8-12speciesofmanytypesTherefore,Ithinkabouthowburdensandnotthequalitydropinefficiencyinchoosingamethod,throughpracticaltraining,servemultiplepurposesthatleadstudentstocorrecthomeworkafterallagoodrecourse.Leadsstudentstoclearlymarkthepurposeofcorrectingthemethodofacquisition,toimprovetheeffectivenessofcorrecting,strengtheningthemarkingoftheassessmentsoastoimproveoperationaleffectiveness.

【Keywords】leadmarking;BurdenandImproveEfficiency

素质教育早已“立根本在破岩中”,创新教育也已“半江瑟瑟半江红”,现在新课程标准已在扎实推进、落实,其主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主导是教师,主体是学生,主阵地是课堂,但是因为客观上有些地区、有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条件尚未成熟。主观上部分教师还没有根本上更新观念。没有真正意义上去学习、了解、执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标准。因而导致了一些形式主义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呈现了少数虚假的繁荣,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些老师干脆不开尊口,有过去的“填鸭式”变成了“放羊式”,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收效甚少,这种极左极右的做法,着实让人担忧,有首歌唱得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云在转,云不转风在转,风不转心在转。我们应多渠道,多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新课标去训练学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素质。通过实践,我认为指导学生批改作业不失为一条良策,也许从常规来说,这是“离经叛道”——备、讲、改、辅,这是教师的本分,这样会政策不允许、领导不认可,但我以为这样做恰恰是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有机结合的良好途径。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圈划批注;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让学生提取信息,查寻资料,做出判断;③使学生获取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有位哲人说过: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交换后,各人还只有一个苹果,但你一种观点我一种观点,交流后就各有两个观点;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为了当好“小老师”必须尽心尽力,绷紧每一根神经去辨析、判断,为使自己不出错,他们也必须多看、多学习;五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几人一组互批互改,当面指正,共同探讨。再者,现在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批改已趋麻木,看一下得了多少分、什么等级,本子一合了事,至于问题出在哪儿,只有极少数学生去关注。指导学生批改作业既解除了老师沉重的枷锁,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1.要引导学生明确批改的目的

让学生批改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知识是一种信息,对这种信息单靠教师课堂的输入,学生是不能真正掌握的,往往需要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回炉”,而这每一次回炉,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提炼和升华,要求学生批改时记住与自己不同的答案,揣摩答案的来源、对否,找出错误的答案,试析其错误的原因,想想经过旁敲侧击的点拨及启示,还有无其他的更好的答案,这种意义上的批改;①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进行分析、比较或整理分类,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②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思维过程的再思考,学生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修改和提炼自己的学习策略。我们教师不能放任,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检查使学生明确批改的目的。

2.要指导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

让学生批改要根据作业的难易,批改的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比如默写课文、生字词等,专让学困生批改,改第一个同学作业时,要求是对照教材,圈出错误的,并订正,改第二个同学作业时,要求对照改过的,再圈出错误的并订正,这样学生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批改,最后让他们找出错误率高的词抄写几遍,实际上这就是变着法子让他们自己找自己的错误,再如中等难度的题目让同桌的同学互批互改,采用合作的方式,发挥合作的效应,得出不同答案、错误答案的原因;而对于那些灵活的题型,有多种答案作业,则组织4人小组集体批改,让各个学生说出所改作业的答案,再集体评定,这样既加大了学生的信息量,又加大了批改的准确性;作文的批改则采用一听、二看、三判、四改、五讲的方法,4人小组中1人读,3人听,听有无不通之处,听材料安排是否得当;看有无错字错词,标点是否正确,精彩词句,做出评判后给予修改,并在4人小组中讲出修改的理由,再由小组定夺,写下批语。

3.要督导学生讲求批改的实效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两本批改记录本,一是错题集,二是拾贝集。错题集一页分为三栏,学生将批改中见到的错题原原本本抄好,再进行订正,后写出错误原因,如

错题订正错因分析

蒸发少一短横

莲蓬应是上下结构,不应是半包围结构

一周安排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将错题集交换、看阅,以便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而巩固、掌握、求新。拾贝集上主要记录不同的、优秀的答案,以便自己积累,如填天地,作业要求是写3个,但学生拾贝集上的记录达10多个,我还引导学生念背记录内容,并适当地进行说话、写作的练习。再如让学生搜集带“眉”字的成语,学生搜集了好多好多,我让他们互相传阅并加以分类,学生将这些词分成了表示愤怒的、喜悦的等等,并都能用词造句。如果这些让老师一人批改、评讲,我想达不到这种效果。

4.要教导学生进行批改的评析

每次批改后都诱导学生互相说说批改的得失,让学生辩论对错的原因,比如学了《云房子》后有填“()的天空”一词,学生答案无奇不有,填“蓝蓝的”、“蔚蓝的”、“瓦蓝的”这是大多数,还有填“灰蒙蒙的”、“红红的”、“彩色的”,还有同学填“饱经风霜的”、“想哭的”天空,有同学判对,有同学判错,我本着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宗旨不是重结果,而是重得出结果的过程这一原则,让他们各抒己见,填“彩色”的学生说:“我看过《火烧云》这篇课文,讲云的色彩很多,云在天空,那天空不成了彩色的了吗?填“饱经风霜”的学生说:“高烟囱里冒的黑烟,化工厂排出的废气、汽车的尾气、风沙等全都在空中,天空不是饱经风霜的了吗?我们还能熟视无睹坐以待毙吗?”他那激动的神情,铿锵有力的话语,使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为之鼓掌。这里仅仅是语文知识吗?充溢了人世间、孩子们幼小心灵里的真善美,这不正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体现吗?这不正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情感目标吗?

当然什么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那需要长期的训练,也不是什么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让学生批改作业,看似离经叛道,实则受益非浅。我想有了老师的用心指导,这是将素质教育与新课标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一段时间之后,老师负担减轻了作业的实效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