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生爱学物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2

让初中生爱学物理

杨永彦

让初中生爱学物理

杨永彦

(河南省郸城县吴台第四中学477150)

【摘要】本文论述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的论述,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爱学物理。

【关键词】初中生;爱学物理;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9646(2009)02-0135-011

抓好入门教育,激发学习兴趣物理课是八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推就能推动”、“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情感,形成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3展示物理趣味,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1利用有趣的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

32利用“险”提趣。惊险的镜头,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例如讲解动能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惊险的镜头,用泡沫塑料做成与砖同体积的一块泡沫塑料,然后用白纸包起来,教师向讲台一放,“咚”的一声,有意让学生认识到这是砖,然后随手把上面的一块(泡沫塑料)抛向学生,学生一片惊讶,安然无恙,一场虚惊。然后让学生讨论总结,这样,学生就很清楚地认识到动能与质量有关,同时,对这样形成的概念也永不遗忘,永远留在脑海中。

33利用“奇”提趣。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时会受到一些生活中的假象迷惑而导致物理学习上的错误,可利用“奇”来提趣。例如,教师讲解压力与压强时,提出魔术师躺在钉板上安然无恙的事例,唤起学生的回忆,然后利用塑料袋(稍厚一点)装满水,扎紧袋口,先放在钉有许多钉子的钉板上,让学生观察袋有没有扎破;再拿下放在只钉有三个钉子的钉板上,结果学生发现塑料袋扎破且漏水。利用这个奇妙的实验,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原因,形成概念,而且不易忘记,也使学生处于兴奋之中,无疑提高了教学效果。

34利用前沿科学的“新”提趣。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35利用物理实验的“广”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实验不一定要用实验室中的仪器,也可以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手边的塑料尺可演示静电现象,利用两张纸可演示流体的压强和流速有关的实验……

4发挥教材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造欲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介绍了牛顿、安培、法拉第……等众多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我把这些材料与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道德、意志等方面的教育。例如,当讲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法拉第的生平,介绍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介绍他一生对人民做出的伟大贡献。还指出,法拉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重视实验,他的许多重要发现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如电磁感应现象、电解定律等。法拉第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人们的爱戴和称颂。通过介绍,同学们既了解了法拉第,也从中学到了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我还针对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怕吃苦、不勤奋,又想取得好成绩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有目的地介绍科学家的有关事例。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先后实验了1600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现在看到的欧姆定律公式那么简单,但是欧姆为了研究这个问题,经历了多次失败,花费了十年心血,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U、I、R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即I=U/R。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理解了“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阅读材料”有些是以故事形式出现的,风趣生动,很适合初中生年龄及生理特征,学生很喜欢听.每当我介绍科学家后,总有一些学生进一步追问,想知道更多的情况。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的热爱科学、实事求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