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领导集体看望原国家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同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04-14
/ 1

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领导集体看望原国家文化部部长贺敬之同志

2008年8月29日下午,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刘云峰,副主席兼民间艺术家分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陈竟,副主席、著名书画家王亚飞,执行理事、协会副秘书长陈其林和雷厉行等领导集体去西山北京军区悼念魏巍同志,在与魏巍同志夫人刘秋华的交谈中得知原国家文化部部长、著名诗人和剧作家贺敬之同志染病在家。副主席陈竟听到后当即提议协会领导利用晚上时间去月坛南沙沟贺老家看望他老人家,大家一致表示赞同。刘云峰和陈竟一行下午五点多钟乘专车由西山来到月坛南沙沟,可是当时贺老家里无人接听电话,很有可能是贺老去了医院或有事外去了。他们只好在附近饭店边吃晚餐边等候贺老回家。晚餐后不久,贺老终于回家了。大家随即带上准备好为贺老祝福的的寿桃,直接敲开贺老的家门。协会副主席陈竟跟贺老联系比较密切,所以一进门他便将协会前来看望的同志向贺老逐一做了介绍。贺老很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并对大家的来访表示欢迎和感谢。之后,协会执行主席刘云峰向贺老简要汇报了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并对贺老给协会的关怀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贺老对协会工作非常满意,并勉励大家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贺老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曾以新歌剧《白毛女》而闻名天下。他1924年生于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人)。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并在40年代就出版了诗集。抗战胜利后,随文艺工作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土改、支前等群众工作。1947年参加青沧战役,立功受奖。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戏剧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在中央戏剧学校创作室工作。后任《剧本》月刊、《诗刊》编委,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9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部长。贺老的诗可分为两类:一是抒情短诗。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二是长篇政治抒情诗。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峰之歌》、《中国的十月》等。他的政治抒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成就突出。贺老的诗是时代的颂歌。他总是以敏锐的目光去抓取时代的最重大的事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而不去吟唱那些与人民无关的眼泪和悲伤。《回延安》表现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延安的历史功绩,指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的意义;《雷锋之歌》挖掘出雷锋精神的时代内含;《十月颂歌》是新中国十周岁的礼赞。贺老的诗通过想象、夸张、幻想等手法,将建立于革命理想基础上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并注意吸收民歌和古诗的营养,又不排斥外国诗歌的影响,如“信天游”体与“楼梯式”就被诗人以熟练的笔法熔铸为一体。他的主要作品有歌剧《白毛女》(与丁毅合作);秧歌剧《栽树》、《秦洛正》;诗集《朝阳花开》、《乡村之夜》、《并没有冬天》、《放歌集》、《贺敬之诗选》;长诗《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抒情短诗《回延安》、《放声歌唱》等。在我们中国文坛,贺老可说是大师、泰斗级的人物,可是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却是一位慈眉善目、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尽管贺老年事已高,但他对待同事或朋友还是满腔热情。这次魏老去世,贺老不仅亲自去魏老家悼念,且表示9月30日还要亲自去八宝山革命公墓兰厅为老战友送行。在谈到魏老去世之事时,贺老也是异常的悲痛,他说没想到魏老走得这么快,老一辈革命同志现在可是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像魏巍这样的作家去世,能够有如此多的人们去祭奠哀悼,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和深思的事情,尽管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潮泛滥,但从这些前往魏巍家悼念的人群年龄及知识结构来看,我们还是看到了我们社会的主流,这是值得老一辈革命家们欣慰的地方。我们也一再表示将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尽量做好年轻一代的培养与教育工作,利用我们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或手段,尽量多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我们的后代一定要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正确道路前进,力争把我们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一定要让九泉之下的革命者的在天之灵得以安息。贺老听了心里很是高兴,说我替老一辈革命者感谢你们,有你们在,老一辈革命者就可以放心了。临别时,高兴的贺老还主动和我们大家合了影。我们深知贺老健康的重要,像贺老这样的老人可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财富,因此临走时一再要求贺老多多保重身体。是啊,为革命奋斗一生,为人民无私服务一辈子的老一辈革命家,后代们怎么不想他们长命百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