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应克服的十大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5-06-16
/ 2

英语教学中应克服的十大误区

蒋建华

□蒋建华

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算来已经二十余年。根据自己对初中英语教学法的学习体会,并结合自己英语教学的经验,我认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应注意克服以下做法:

一、仍然采用旧的教学模式:垄断课堂,只讲不练

有的教师认为,英语基础就是指拥有一定的词汇量和必要的基础语法知识,学生要靠教师口头传授才能学会这些东西;也有的还没有搞清楚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辩证关系,认为学生犯错误是因为没有弄懂语法规则,改正的办法就是反复讲解,让学生记忆,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讲解语法规则上。还有的教师强调班大人多,时间有限,操练起来有困难,不如自己多讲,让学生多听多记,这样既便于管理,又少浪费时间。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一部分英语教师教学观念仍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上:只注重对英语语法规则的讲解,却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用——交际。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时间来说英语,来模仿老师,更无从谈起语感。尽管英语考卷上成绩不斐,在交际上却是一个十足的哑巴:既听不明白,又不会表达。邓炎昌先生说过,“学习外语,知易用难;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运用自如,非通过反复的,步步深入的练习不可。”所谓“知易”,是指理解词义和语法规则易;所谓“用难”,是指运用学过的语言材料进行熟练的交际难。要克服这个困难,就得靠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留给学生。

二、讲授单词的意义和用法面面俱到

这是传授知识型的教学方式在词汇教学中的表现,有的教师碰到一个新词,总要把它的各种词性、各种含义和各种用法都一一在黑板上罗列出来,甚至把很久以后才学到的东西都拿过来进行比较。这样做,无疑会加重学生记忆的负担,也会使他们感觉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对英语的爱好和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把学生所要学的东西直接而生硬地教授给他们。教师要想办法,利用多种途径,让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情绪,自然地学习,就会使他们有自信感,更能激发并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乐趣。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才能让他们增强自信心,保持高昂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三、不能容忍犯错误,动辄埋怨学生

有的教师动不动就埋怨甚至训斥学生:“这个地方我讲过多少遍了,怎么又会出错!”这样就会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学生产生时刻担心出错的心理和畏难情绪。我们应该知道,在新的语言习惯形成之前,总要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自觉到自然的过程,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英语教师应该对不同的错误做分别的处理,无须见错就纠,有必要纠正时也要注意方式。有些地方学生说过以后马上就能意识到自己犯了语法错误。碰到因不熟练而造成的错误就不要打断学生的叙述或告诉他错了。如果错误较多而且学生又没觉察出来,可以采取重复的方法提醒学生注意。

四、批改作业“满堂红”

有的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不管大错小错,一律用红笔狠狠地打上叉。也有的教师把错误一一仔细地加以改正,同样搞得满篇通红。这样做,开头也可能让学生“触目惊心”。但几次以后就会使学生“麻木不仁”,还会使学生丧失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也会产生逆反心理。要避免这种“满堂红”,可以用符号批改,教师可事先对学生说明各种符号如直线、曲线、圈、点、字母等表示的错误类型或性质,要求学生根据符号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这种办法必须坚持下去,学生才能熟悉各种符号,形成有错就改的习惯,并逐渐减少一般性的错误。

五、处罚学生反复抄写某几个拼错的单词

中学里处罚学生反复抄写英语单词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这种惩罚的结果只会使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一般地说,如果学生在某种学习任务中获得成功,便会在那上面花更多的时间;如果受到挫折,就会减少用于这种学习的时间。记忆单词的最佳状态是眼到、耳到、手到、口到、心到,因受惩罚而被迫抄写许多遍枯燥无味的单词,只会使学生更加心不在焉,以学习英语为苦,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如果教师怀着极大的同情心耐心地帮助学生找一找拼写错的原因,让学生重温一下拼写规则,因此使学生发现规则的有效并获得成功的乐趣时,学生该会产生怎样的感激之情而下决心在拼写上不再出错或尽少地出错啊!

六、只提问少数学生,不及其余

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只针对一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而忽视其他学生,只提问、鼓励那些发言踊跃又不常出错的学生而对其他学生不闻不问,这种现象在各种学科的教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要避免这种现象,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当考虑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各自特点,把较浅易的问题留给胆小、反应较慢、自信心不强的学生。课堂活动也要灵活多变,使学生除了大合唱式的操练外,还能有机会和同学用英语作模拟的或实际的交谈.另外,在课间或课外活动时教师应和学生增加接触,使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老师注意着自己,关心着自己的英语学习。

七、在词汇教学中照搬词典

有些教师认为词汇教学就是教单词,就是教给学生单词的发音、拼写、意义和用法。因此孤立地教单词,机械地照搬词典里给出的定义和例句。这样便不能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讲一讲自己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人和事,逐渐地培养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要避免照搬词典的作法,教师应尽量利用实物进行直观的教学,鼓励学生发现新单词和旧词各方面的联系,如同义词、反义词、类义词、同音词、含有一个字母组合的词等等;还要注意把词典上的例句加以适当的改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用英语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样才能使课本里的英语活起来,使课堂的英语气氛活跃起来。

八、练习形式单一

在初中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学生持久力不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必须避免“一竿子撑到底”的做法。设法利用多种方式教学。尤其是做练习时更要适当改变方式,学生才不会感到疲倦和厌烦。拿句型操练来说,除了全班齐声练习外,还可以分排练,或左右问答或前后呼应。或接力式(一个接一个地把问题传下去)或邀请式(一个学生问,请另一个学生答)。

八、过低地估计教学内容的难度

这种情况多见于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有些语言项目的练习很容易受汉语习惯的干扰,如动词be的几种形式,表示“有”的各种说法,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达到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又不出错的程度,不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连续不断的反复练习是绝对不行的。经验较少的青年教师向老教师请教时,不要忘记问一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另外,在备课时可对某些语言点进行英汉对比,也不妨仔细回忆一下自己学习英语的历程,这对判断难度也有好处。

十、自编英汉夹杂的所谓儿歌帮助学生记单词

这样做目的虽好,其实也是不可取的。首先,语言不是单词的罗列,学外语不单是学单词,而是要学会听、说、读、写四种技能。而这种儿歌恰恰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学会了英语单词就学会了英语。其次,英语词汇量大而且很复杂,每一个词又有不止一种意义。因,要在句子里学词的用法,把英语单词放在汉语句子中记忆不过是白白浪费精力罢了。再者,这样做依然是用汉语教英语,是让学生把英语的一个音义单位和汉语的一个音义单位联系起来,而且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也是让学生通过汉语理解的,这样做自然不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当然也不能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另外,英语的语音系统与汉语的大不相同,拿节奏来说,英语的节奏和几个基本调式最能体现英语语调的特色,而在汉语里,节奏不明显,一般也没有什么语调之分。因此,把英语单词放在基本结构为汉语的所谓儿歌里说唱以练习英语发音没有好处,特别不利于正确语感的形成。

(作者单位:姜堰市南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