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初探

温彦慧

(河北省宁晋县刘丰头小学河北宁晋055550)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情境导入、设疑导入、悬念导入、游戏导入。

【关键词】兴趣;导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3-0171-01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调适教学气氛,点燃起学生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教学实践中,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

一、情境导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课文中,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有的是借景抒清,有的是叙事抒情,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出课文情境,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情景交融,恰似一幅生动的多彩的画面。教师可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设计出投影片。讲课开始,先演示投影片,加之配乐朗读,这时在学生面前呈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等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带给了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极大享受。这感官上的享受,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此时,教师激励学生:“读书吧,它会使你得到新的知识。”学生满怀情趣,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

二、设疑导入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例如: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板书课题后,可提问:题中的“亲人”指什么人?哪些人是你的亲人?从血缘关系看,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是不是“亲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拎出理解全文的“纲”。这种导入利于学生质疑破题,直奔课文重点,着眼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思维训练,让他们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

三、悬念导入

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的积极思考是密不可分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抓住此契机诱导学生去解决悬念,以求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点。一开课就给孩童设置疑障,造成悬念,可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思维兴致,同时对儿童的学习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如教《赤壁之战》一课时,先讲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率领八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想一举消灭孙权,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当时孙权的军队才三万,可是赤壁一仗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却被东吴打得落花流水,损失了一大半。曹操自己也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从华容道逃跑。于是,赤壁之战这一仗也就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有名战例。那么,东吴究竟采用什么计策打败曹军的?希望大家读完课文后能告诉老师。设置的问题,成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催化剂,将学生引入求知的学习境界。

四、游戏导入

在教学《听讲要专心》一文时,可采用游戏导入课题的方法。刚一上课,老师便提出做游戏的建议。游戏的名字叫《品尝》。老师借鉴了著名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看,看谁学得最像。老师首先拿出三只瓶子。一只装满汽油,一只装满蓖麻油,一只装满醋。老师说道:"现在请仔细观察。"然后他给一个杯子倒入一点汽油、一点蓖麻油和一点醋。学生们静静地看着他时,他把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随后他竖起一个手指给学生看。接着他把手指放进杯子蘸了一下。几秒钟后,他把手指拿出来。”现在大家看着,”他说,"记住,你们要照我做的去做。”他把一个手指放进嘴里,尝了尝,微笑着,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然后他把杯子递给学生,在全班传递。每个学生把一个手指伸进混合液蘸了蘸,然后放进嘴里吸了一下。他们没有笑,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个鬼脸.。这混合液的味道太难吃了。当这个杯子最后传回到老师手里时,他很不高兴地说道:"很遗憾,你们中谁都观察得不够仔细。不错,我是吮吸了一个手指,但是我放进嘴里的那个手指并不是我伸进杯子里的那个。”这样就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听讲要专心》。这样导入使学生们兴趣十足,也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只要教师勤于动脑,肯于钻研,新颖别致的艺术导入方法是不难设计的。但一定要注意导语的科学性、时间性,做到求变,有灵活性;求精,有概括性;求巧,有趣味性。要紧扣课堂教学中心,简明、实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导入艺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漪.给语文教学加点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邱梅婵.小学语文新课导入设计之我见[Z].

【作者简介】温彦慧(1971-),女,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