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运用

/ 2

狼疮性肾炎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运用

李正理1姚金凤2

1罗定市人民医院广东527200;2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526000

【摘要】目的采用免疫抑制剂的方式对狼疮性肾炎进行医治,并对其运用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方式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免疫治疗的新方法进行探讨。结果45例患者中无死亡,24小时平均尿蛋白为(1.2±0.1)g,平均血尿素氮为(2.6±1.4)mmol/L,平均血肌酐为(200.1±52.4)μmol/L。结论对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措施进行治疗,能够很好的增强患者自身的机体免疫功能恒,由于其治疗效果十分安全、高效,所以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狼疮性肾炎;免疫抑制剂;应用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在目前的治疗中主要使用的就是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强度以及肾脏活动来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其治疗的最终目的就是防止狼疮性肾炎的再次复发,缓解病情,因此相关的患者要坚持长期治疗,有关的医护人员也要能够注意个性化治疗,并严密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降低危险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于24例,所有患者的年龄都在25~4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33.5±1.6)岁,其患病时间在2个月到3年之间,其平均病程为(1.1±0.6)年。

1.2研究方法

由于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分类较多,所以在疾病治疗中也采用的是分类治疗。首先啊是II型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此类患者肾功能正常,采用泼尼松药物进行治疗,每天10~15毫克即可,对于肾功能有所衰退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小剂量的硫唑嘌呤药物,每天2mg/kg。然后是III型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其主要应用的是激素和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治疗的方案,或者采用激素联合雷公藤多甙片进行维护治疗。再次是III型重度或者IV型狼疮性肾炎的患者,其采用的是激素与拉佛米诱导治疗的措施,并采用与III型狼疮性肾炎的患者相同的方式来进行维持期医治。最后是大量蛋白尿患者的治疗,采用的是环孢素、泼尼松的联合使用,激素与雷公藤多甙以及小剂量的泼尼松联合维持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24小时后的尿蛋白、血肌酐数值以及血尿素氮的水平。

2.结果:

45例患者中没有出现死亡的患者,24小时平均尿蛋白为(1.2±0.1)g,平均血尿素氮为(2.6±1.4)mmol/L,平均血肌酐为(200.1±52.4)μmol/L。

3.分析:

3.1不同类型免疫抑制剂的运用

对于系膜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其主要用的激素进行治疗,例如泼尼松,其具体激素的应用量要能够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血清活动决定[1]。

对于重度局灶或者弥漫增生的狼疮性肾炎,其治疗的方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缓解或者诱导缓解,在缓解一定程度后,再联合一些激素或者细胞类药物、免疫类药物进行医治,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防止患者疾病的复发以及肾功能疾病的继续恶化,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在当前的医学研究中,公认泼尼松以及环磷酰胺的联合应用是保护肾脏的最好方式,但是泼尼松的使用剂量要时刻与患者本身的身体情况而定。对于激素的使用,要求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能够强调足量以及快减,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经过长期的实验表明,对患者每月静脉输液环磷酰胺,可以有效减少该药物口服所发生的不良效果,欧洲相关的医学研究组织也证实,环磷酰胺对于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具有很好的效果,低剂量的药物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也极大的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2]。

对于膜型狼疮性肾炎,其治疗与增生性肾炎相同,都是用激素联合细胞毒类的药物进行医治。但是对于单纯的膜型狼疮性肾炎而言,还没有一个最好的治疗措施,不同的研究人员都发现了单独使用激素及细胞毒类的药物,对膜型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单纯膜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并不一致,并且伴随着严重的肾病综合征表现,另一方面是患者对于免疫治疗的反应和个体差异也较大。因此综合而言,膜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如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所以临床治疗中要依据免疫治疗的强弱来制定合理的方案,并且注意血栓并发症的发生。

3.2新型的治疗措施

环磷酰胺能够很好的降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末期肾病发生概率,更好的增强患者的生存几率,但是对于病情十分严重例如已经严重感染、生殖系统出现损伤以及肿瘤等患者,其治疗效果很差,所以有将近一半的患者,在应用环磷酰胺治疗后,5年之内病情复发,有5%~15%的患者其对环磷酰胺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还有30~50%的患者在诱导缓解中进入了末期肾病,因此,研究一个新型的免疫抑制剂、生物、细胞抑制剂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新型的抑制剂目前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吗替麦考酚酯,其主要应用在诱导期,且药效长于激素联合治疗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经过长期的监测和随访发现吗替麦考酚酯的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是疾病复发的概率也较高[3]。对于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如果应用了该药物,还有可能引起感染和贫血的情况,所以该药物当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其二是来氟米特,其在近年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远期的治疗效果以及长期应用的安全性还需要更深一层次的研究和观察。依据近几年的治疗状况而言,来氟米特药物可以应用在活动性增殖性狼疮性肾炎的诱导治疗中。其三是他克莫司,其主要的作用机理是对T细胞的活化进行抑制,使其从而减少B细胞自身抗体的生成,经过相关的医学实验表明,该药物可以与激素类药物联合应用,并且可以对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其短期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安全性较高,所以其可以主要应用在疾病的早期治疗中,以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血清蛋白数量。另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较好,细胞学疗法中去除B细胞也可以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抑制T细胞活化以及T-B细胞作用只是实验治疗阶段。

综合全文所述,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采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的方式依然是最为有效并且一线的治疗措施,但是对于不良反应较大以及复发的患者,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开发和应用为其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治疗方法,但是其长期治疗的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确认。近几年国内学者又提出多靶点治疗的措施,其目的是减少患者耐药性以及对传统治疗的副反应,其初期效果还可,但是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没有定论。狼疮性肾炎治疗过程中要保护肾脏,减少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并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所以在诱导缓解阶段,要能够尽量达到完全缓解,维持缓解的阶段也要适当加长,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工作,并在治疗的过程中时刻警醒副作用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索斌诚.免疫抑制剂在狼疮肾炎治疗中的进展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02:191-192.

[2]葛振华.老年狼疮性肾炎治疗中免疫抑制剂的临床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06:845-846.

[3]于峰,赵明辉.免疫抑制剂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06:498-500.

作者简介:

李正理出生年月日:1988年10月11日性别:男籍贯:广东省罗定市工作单位:罗定市人民医院科室及职称:内三科,住院医师。学历:本科。从事的工作:从事临床医学,研究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