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不同检测方法对结核病的诊断效果分析

王霖

王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昆明结核病防治院>云南昆明650301)

【中图分类号】R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2-0014-02

【摘要】目的将诊断结核病的蛋白芯片法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评价三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测125例确诊结核病人、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前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抗酸染色法(P<0.05)。三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0%,76%及96%。结论蛋白芯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与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比较,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蛋白芯片结核分枝杆菌比较诊断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①标本来源:125例确诊结核病人血清由我院内科肺结核确诊病人提供,50例肺部其它疾病患者的血清来源于我院胸外科、内科。②主要仪器和试剂:蛋白芯片阅读仪、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试剂盒均为南京大渊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结核分枝杆菌免疫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为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抗酸染色相关试剂,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由实验室自行配置。

1.2方法

1.2.1蛋白芯片法(PC):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2金标法(DIGFA):按试剂说明书操作。

1.2.3抗酸染色法(AFS):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

1.3统计学分析概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关系见表1。

表1175例标本三种检测结果比较

注:#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AFS法比较)。

2.2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比较蛋白芯片法、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检出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为64%,72%及22.7%,特异性分别为90%,76%及96%。

2.3蛋白芯片法结核病组三种结核茵抗原的抗体构成比三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阳性率以抗LAM抗体的阳性率最高,为57.6%(72/125),其次为抗38KDa抗体44%(55/125),最低为抗16KDa抗体20%(25/125)。三种抗体各组合结果见表2。

表2结核病组三种结核菌抗原的抗体构成比

3讨论

结核蛋白芯片即是利用结核菌的特异性细胞壁脂多糖抗原LAM和经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生产纯化的38KDa及16KDa特异性抗原固相于同一膜片上,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膜上快速进行,再以免疫金作为标记物在膜上显色,以用于结核病的临床检测[1]。

金标法显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76.7%,从表1结果可看出,胶体金结核抗体法存在一定程度的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假阳性的产生可能是人群感染结核杆菌十分普遍,部分人体对结核抗原反应较强所致。另外就是金标法采用的是提纯的结核分枝杆菌外膜抗原,难免会和其它非结核分枝杆菌发生交叉反应。因此,在应用胶体金结核抗体快速检测法时,应结合临床症状与其它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动态观察,从而进行临床诊断[4]。

从表2可见,用LAM和2种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分别检测不同的病人其反应有所不同,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多而复杂,在宿主体内表达的数量、种类或时机可能随病人的个体免疫背景和病程而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抗原谱所致。其中单一抗体阳性率是17.6%(22/125),两种抗体阳性率是35.2%(44/125),三种抗体阳性率是11.2%(14/125),所有抗体阳性检出率是64%(80/125)。因此,针对结核多种抗原的蛋白芯片法在保证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综上所述,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法诊断结核病,相对金标法及抗酸染色法而言,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较高和特异性强等优点,是临床辅助诊断结核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金标法检测试剂盒采用的纯化的特异性外膜蛋白抗原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特异性较强,本检测法虽为单孔测定,但由于根据结核病体液免疫反应规律,对诊断结核血清抗体水平的界值作了适当的调整,使其灵敏度不致太高,因而能有效地区别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对肺结核的治疗转归也有一定的监测作用[6]。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核杆菌的特异性高,但灵敏度很低,故一般用于临床以确诊病人的排菌监测。

参考文献

[1]朱中元,王海波,刘爱国,等.抗结核分枝杆菌多种抗原的抗体检测蛋白芯片研究.中国热带医学,2004,4(6):907―910.

[2]孔忠顺,管波清,古淑香,等.血清抗脂阿拉伯甘露糖及38kD抗体检测对涂阴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诊断价值.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40-142.

[3]李洪敏,王巍,吴雪琼,等.PBT―X2型识别仪在结核蛋白生物芯片中的应用.现代科学仪器,2005,2(1):56-58.

[4]邱忠平,吴丽娟.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结核抗体的临床意义探讨.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25(3):209-210.

[5]庄玉辉.加强结核病实验诊断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2):69-70.

[6]陈俊林,顾德林,秦志华.医学文选,1999年第4期第1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