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排石颗粒结合逍遥丸治疗胆结石的应用分析李国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利胆排石颗粒结合逍遥丸治疗胆结石的应用分析李国泽

李国泽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鲹鱼河镇中心卫生院615200

【摘要】目的探讨利胆排石颗粒联合逍遥丸在胆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利胆排石颗粒联合逍遥丸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胆排石颗粒联合逍遥丸可有效提高胆结石保守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结石;利胆排石颗粒;逍遥丸

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肝胆疾病,其多见于患者的胆管内部或胆囊内,手术治疗法是临床上治疗胆结石最为有效、彻底的方法,但是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并发症较多,对于体质较弱的患者,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性,目前绝大所数的基层卫生院并不具备相应的手术条件[1],且对于结石较小、症状较轻的胆结石患者,患者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因此保守治疗是目前基层卫生院治疗胆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选择排石药物对于提高胆结石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院在传统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利胆排石颗粒和逍遥丸进行联合治疗,并与传统保守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保守治疗,其中3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使用利胆排石颗粒联合逍遥丸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3~59岁,平均年龄46.27±5.84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1.72±0.5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46.56±5.73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1.75±0.5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胆结石;②患者对治疗药物无用药禁忌;③患者接受治疗前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排石治疗;④患者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依从性良好;⑤患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保守治疗,即硫酸镁,口服,将50%硫酸镁使用温水稀释至33%,5g/次~20g/次[2],tid,餐后服药,熊去氧胆酸片,口服,依据患者实际体重,8mg/kg~10mg/kg,bid,早晚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利胆排石颗粒联合逍遥丸进行治疗,即利胆排石颗粒,口服,3g/次,bid,早晚服用,逍遥丸,口服,6~9g/次,bid[3],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0d。

1.2.2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评价指标。治疗效果评价,治愈:治疗后患者胆结石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经B超检查证实结石体积较治疗前下降>75%,或结石消失;显效:治疗后患者胆结石的各项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经B超检查证实结石体积较治疗前下降50%~75%;有效:治疗后患者胆结石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治疗后经B超检查证实结石体积较治疗前下降25%~50%;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者较治疗前恶化。生活质量使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分别考察社会功能、自我管理、睡眠质量和生理功能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优。

1.2.3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SF-36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χ2检验,治疗效果进行秩和检验,α=0.05。

2.结果

2.1治疗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Z=-2.220,P=0.026,P<0.05。

2.2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2.3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头晕、头痛、便秘等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胆结石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其是指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该病多于胆道感染、胆汁淤积、胆固醇代谢异常和饮食因素有关。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法和保守治疗法,前者疗效确切,但是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在绝大多数基层卫生院中尚不具备手术治疗条件,因此在基层卫生院中多使用保守治疗。硫酸镁和熊去氧胆酸是最为船常用的胆结石保守治疗药物,其中硫酸镁中的镁离子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4],从而促使胆囊收缩、加快胆囊的排泄作用,从而有利于胆结石的排出,但是长期使用硫酸镁易造成麻痹性肠梗阻和便秘等不良反应。熊去氧胆酸可以促进胆汁酸的分泌,使胆囊内胆汁酸的成分发生变化,进而有效的降低胆囊中胆固醇浓度,逐步溶解结石中的胆固醇,降低结石的体积,利于结石的排除,但是熊去氧胆酸临床应用中易出现头晕、头痛、便秘等不良反应,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同时长时间使用西药,患者易耐受,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保守治疗效果。中医理论认为,饮食不节、情志过用、虫积、淤血和中焦湿热等均可造成肝胆气滞、血行瘀阻,进而造成肝胆疏泻功能失调,胆汁排泄不畅,胆汁郁结,胆道不通,导致病发。因此临床治疗应以“疏肝利胆、解郁健脾”为主。

利胆排石颗粒由柴胡、川芎、金钱草、鸡内金、木香、玉米须、虎杖、枳壳、海金沙、青皮、茵陈等重要组成,其中金钱草、虎杖和茵陈可有效增加患者体内的胆汁流量;柴胡、鸡内金可诱导患者体内的胆结石逆转生成胆汁;木香、青皮可发挥一定的胆管括约肌松弛作用,从而降低患者的胆内压[5],发挥胆汁的引流作用,从而发挥排石作用。同时利胆排石颗粒较之传统的中药汤剂,其采用现代化的中药提取、制剂技术,将处方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的提取出来,制成颗粒,一方面便于携带,改善传统中药汤剂携带不便的缺点,同时也便于储存和服用,有效的提高了患者临床应用的顺应性。逍遥丸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有柴胡、当归、薄荷、甘草、白芍、茯苓,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同时临床研究发现,逍遥丸可促进患者体内胆汁的分泌,对奥狄氏括约肌具有一定的松弛作用,具有一定的利胆排石的功效。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胆排石颗粒和逍遥丸,两种药物相须为用,发挥协同作用,从不同的作用机制共同发挥利胆排石功效,有效的提高了胆结石的保守治疗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利胆排石颗粒结合逍遥丸可有效的提高胆结石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胆结石的症状、体征,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再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说明利胆排石颗粒联合逍遥丸临床应用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利胆排石颗粒联合逍遥丸可有效提高胆结石保守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万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0):78-79.

[2]李兴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6,6(19):60-61.

[3]吕瑞锋.利胆排石颗粒结合逍遥丸治疗胆结石的应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2,8(34):133

[4]杨通宝.复方利胆排石颗粒治疗胆石症80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9,7(9):49-50.

[5]宋易华,韩燕,冯婷.清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28(3):24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