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3

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林影

林影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于我院行消化系统疾病检查的325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以受检者发生消化性溃疡为因变量,以年龄、烟酒、饮食、劳动强度、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25例受检者中,86例(26.46%)受检者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吸烟、饮酒、饮食以辛辣生冷为主、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有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饮食以辛辣生冷为主、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有Hp感染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发病是饮酒、辛辣生冷饮食、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Hp感染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656.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146-02

Analysisofthepepticulcerdiseaserelatedfactors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relevantfactorsofpepticulcerdisease.Method:chooseinourdigestivesystemdiseaseexaminationof325casesofsubjectsastheresearchobject,thepatientswithpepticulceroccurredasthedependentvariable,withage,alcohol,tobacco,anddiet,andtheintensityoflabor,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useandhelicobacterpyloriinfectionasindependentvariables,thesinglefactoranalysis,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variablesinsinglefactoranalysis,thenmulti-factorsunconditioned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Results:of325casesofsubjects,86casesofpatients(26.46%)diagnosedwithpepticulcer.Singlefactoranalysisshowed:gender(male),smoking,drinkingalcohol,foodisgivenprioritytowithhotcold,havea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useandHpinfectionhaveaneffectonpepticulceroccurred(P<0.05).Multiplefactoranalysisresultsshowedthat:alcohol,foodisgivenprioritytowithhotcold,hasahistoryof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useandhaveHpinfectionforhighriskfactorsofpepticulcerdisease(P<0.05).Conclusion:thepepticulcerdiseaseisalcohol,spicyoreatingfoodhasahistoryof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useandtheoutcomeofcombinedactionofmultiplefactorsofHpinfection.

【Keywords】pepticulcer;Comeon;relatedfactors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发病缓、病程长、治愈难、复发率高等显著特点,总发病率占人口的5~10%,人口中约有10%在其一生中患过本病[1]。目前,临床医学关于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是因胃和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因素与损害因素平衡失调引起的,因此与性别、年龄、烟酒、饮食、劳动强度、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关系密切。然而,因消化性溃疡病因的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导致其未被临床医学充分重视。但深入分析该病的发病因素,对促进广大人群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该病的发病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消化系统疾病检查325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参照《使用内科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2]以及胃镜检查方法对受检者中发生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诊断。同时,325例受检者中排除:○1合并有消化道肿瘤,脑肿瘤、胃泌素瘤者;○2行胃大部切除术者;○3合并食管病变者;○4其他外伤等引发的溃疡面者。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法对本组325例受检者的病例资料进行调查,调查内部包括:性别、年龄、烟酒、精神心理、饮食、劳动强度、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其中:○1性别、年龄:以受检者病历资料记载为准;○2吸烟行为:根据联合国基金会推荐的吸烟行为界定标准:受检者持续吸烟时间长达3个月以上;○3饮酒行为:每周平均饮用一次或一次以上;○4饮食:分日常三顿以清淡为主和以辛辣、生冷为主两种;○5劳动强度:分一般、较强、很强三种;○6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受检者入院前或就诊前一周内服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7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于受检者行电子胃镜检查时做快速尿素酶试验,以Hp呈阳性判断为Hp感染。

1.3统计学方法

以受检者发生消化性溃疡为因变量,以年龄、烟酒、饮食、劳动强度、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自变量。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应用X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本组325例受检者中,86例(26.46%)受检者确诊为消化性溃疡。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的单因素分析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饮酒、饮食以辛辣生冷为主、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有Hp感染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日趋上升,作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消化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也居高不下,发生率占消化性溃疡患者的20%~25%[3]。在美国,每年因消化性溃疡出血而住院的患者超过30万例[4]。目前,虽然临床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但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死亡率却无明显下降,仍维持在5%~

14%[3]。且研究发现,我国高危溃疡患者占所有溃疡出血患者的43.3%,比国外多数报告高[2]。因此,了解消化性溃疡发病的相关因素,予以高危发病人群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是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减少消化性溃疡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但我国目前关于消化性溃疡危险因素及预后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相对较少,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高危患者所占比例、高危溃疡再出血率、手术率及死亡率等信息均不清楚。

本研究在总结归纳可能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于我院行消化系统疾病检查的325例受检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的调查分析,并以受检者发生消化性溃疡为因变量,以年龄、烟酒、饮食、劳动强度、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为自变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研究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性)、吸烟、饮酒、饮食以辛辣生冷为主、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有Hp感染对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饮食以辛辣生冷为主、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有Hp感染为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危因素。

(1)饮酒。一方面,酒里面的酒精成分可直接损害胃黏膜,也可通过刺激胃酸分泌增多,间接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对胃肠的正常活动造成破坏,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降低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可对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造成刺激,加重对胃壁的破坏作用,使胃黏膜受到伤害,极易引发胃溃疡。同时,根据相关统计报道显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大约有20%为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5]。因此,饮酒不仅是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危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2)饮食以辛辣生冷为主。辛辣、生冷的食物富含油脂和高脂肪,油脂在高温下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很难消化,易引起反胃、腹泻等症状,并刺激食道内壁,增加胃的负担。长期以往,可导致胃肠消化功能紊乱,诱发消化性溃疡。同时,有实验证明,食用大量辣椒易加重有害物质对胃粘膜的损伤[6]。

(3)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是一类非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与疼痛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如滑囊炎、肌腱炎、关节炎等,但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却不可忽视。据相关报道统计显示,在需要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患者中,超过86%的患者有胃肠道高危因素,尤其是针对高、中度患者,因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而引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或梗阻等严重事件的概率更大。且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者多达25%会发生溃疡病,若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发生率将高达50%[7]。主要是由于非自体抗炎药可对前列腺素环氧化酶的释放造成抑制,阻碍前列腺素的生成,从而使得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降低,减少胃肠道粘膜的血流,造成胃粘膜防御能力下降,增加胃溃疡发病风险。

(4)Hp感染。Hp是定植于人类胃黏膜的一种致病性及毒力因子均很强的细菌。目前临床医学已确认,Hp的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以及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为Hp感染率为85%~95%,胃溃疡患者中Hp感染率为70%~80%[8]。与此同时,目前临床仍认为消化性溃疡发生及复发的主要原因是Hp感染。

综上,消化性溃疡发病是饮酒、辛辣生冷饮食、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史及Hp感染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消化性溃疡高危人群,及时戒酒、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减少非甾体类抗炎药服用量、及时根除Hp是预防消化性溃疡发生及病情进展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学军,程兵.消防员消化性溃疡发病与心理及职业因素关系的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4):98-99.

[2]谭建荣.消化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2014,35(03):597-598.

[3]王家芳,肖承文.职业司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91-93.

[4]马永生.消化性溃疡发病因素的临床分析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68.

[5]邵晓红,周清文,鲁艳妮.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J].河北医学,2013,19(09):1324-1326.

[6]陈晓文.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3,8(17):80-81.

[7]范义忠.消化性溃疡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探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9):192-193.

[8]熊瑛,陈嘉熠,吴丽虹,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甾体抗炎药对消化性溃疡发病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26):2744-2745+2754.

作者简介:

林影,男,1980年7月13日生,汉族,四川荣县,内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