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线路工程边长投影变形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1

长距离线路工程边长投影变形分析

刘华夏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长距离线路工程的特点是线路长,常常跨多个投影带,因此投影变形大小也不同。本文从投影变形理论出发,阐述建立新坐标系的方法,并满足平面控制网边长投影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结合案例,验证了新方法的可靠性,满足线路工程的施工测设。

关键词:线路工程、投影变形、坐标系

线路工程的平面控制测量通常指公路、铁路、电力线、输油管、水渠等平面控制测量,现今平面控制测量最快速有效的手段是GPS静态测量。在进行GPS平差时,通常采用国家统一的高斯投影3度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对于长距离的线路工程而言,往往坐标平差结果与实际测量边长存在较大误差,这符合高斯投影变形的规律,即距中央子午线越远,投影变形越大。本文通过对长度投影变形的理论分析,建立适合线路工程特点的坐标系统,以满足施工需要。

1投影变形理论[1]

边长投影变形分两部分,首先将实地测量的边长归化到参考椭球面上,其长度将会缩短,设平均地面高程为,地球平均曲率半径为。则其近似关系式为:

从式(1-1)可知,边长归化至参考椭球面上时,变形量与归化高程有关,即测区高程愈大,变形量愈大。从式(1-2)可知,投影至高斯平面上,变形量与横坐标值有关,横坐标值愈大,则投影变形愈大。即离中央子午线越远,变形越大。

2坐标系统选择探讨

2.11980西安坐标系投影变分析

某公路地形起伏较小,高程位于3~50米之间,测区均位于中央子午线西侧,距中央子午线(114度)最远约125公里,直接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时,按(1-3)式计算测区每公里的投影变形,经统计变形值分布如表2.1所示[3][4]。

3小结

综上所述,线路工程控制测量是整个工程施工测量的核心,首级平面控制必须考虑投影变形的影响,应寻求合适的坐标系抵消投影变形,通常选取坐标系统的原则如下:

(1)首先采用国家坐标系统,判断国家坐标系统是否满足变形要求,除通过2.1节的计算统计外,另一较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GPS平差结果,选取控制网两端的横坐标平均值,取测区平均高程,按式(1-3)计算每公里投影变形的大小,如果小于2.5cm,则表明可采用国家坐标系,否则应选用坐标系。

(2)新坐标系选择除按上述章节顺序选择外,若仍不能满足变形要求,则应考虑分带投影,分带投影理论与本文所述投影方法类似,区别在于将测区分别多个投影带,此时还应考虑分带之间坐标系衔接问题,可通过七参数法进行坐标转换,解算出最终坐标。

参考文献

[1]《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S].

[2]田丁奇等.关于投影变形与公路工程坐标系选取的探讨[J].北京测绘,2015,(1):72-74.

[3]林火瑞.浅析广东某高速公路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J].广东科技,2009,(221):289-291.

[4]胡万兵,刘祖强等.顾及高程变化的公路控制测量坐标系选择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7,第5卷第6期:106-108.

[5]吴永红.公路测量坐标系选择及坐标转换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9,(12):110-113.

作者简介:刘华夏,男(1982-02)工程师,主要从事测绘工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