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析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邹浩明

博罗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广东博罗516100

摘要:海绵城市是低影响开发模式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我国城市水问题的重要举措。建设海绵城市的最终目标是为城市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循环系统,每个城市的工作重点各不相同。本文对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提出了建设策略。

关键词:高地下水位;城市建设;防洪排涝

引言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同时,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与目标

1.1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目的与内涵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是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雨水管理和新的城市发展方式。海绵城市建设核心理念是低影响开发,将自然界的山、水、林、河、湖作为完整的生命共同体,集成LID技术、城市防洪排涝、面源污染防治、合流制排水溢流污染治理等多种技术,综合利用城市水资源,统筹解决城市的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营造城市水文化。

1.2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与途径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为:降低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提升城市水环境品质。

(1)通过治水、排水、渗水、滞水等途径,进行河湖水系整治,提高防洪防涝标准,加强排水设施能力,完善排水管渠系统,控制雨水径流源头、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完善雨洪调排管理,达到降低城市洪涝风险、保障城市水安全的目标。

(2)通过引水、蓄水、释水等途径,建设各种类型蓄水设施,构建水源涵养型城市下垫面,建设雨水回用设施,采用生物净化废水等措施,解决水质型缺水等问题;达到缓解城市缺水,保障城市发展的目标。

(3)通过净水、亲水设施建设等途径,净化初期雨水,控制面源污染,提升径流水质。进行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生态净化污染水体,维持河流生态需水量,建设亲水型河岸和设施;达到提升城市水环境品质,丰富城市景观系统的目标。

1.3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差异性与适用性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受气候、气象影响差异大,尤其是水文、地质条件对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影响很大,对海绵城市的需求目标也不同。

例如,由于气候、降雨量等条件不同,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和目标不同:南方城市通常天气温暖潮湿,降雨量大而持续时间长、下雨频率高,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重点是防洪排涝和提升城市水环境品质;北方城市通常天气寒冷干燥,降雨量小而持续时间短,下雨频率低,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重点是缓解城市缺水和提升城市水环境品质。丰水城市与缺水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需求和目标也不同,丰水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重点是防洪排涝,缺水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重点是蓄水补水。

高地下水位城市、大坡度山地城市、湿陷土地质城市、喀斯特地貌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目标也大不相同。高地下水位城市因土壤入浸率低、土层蓄水总量小,排涝难度大等因素,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首要目标是防洪排涝,保障城市水安全。大坡度山地城市因大雨滞留和浸透而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因素,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首要目标是避免大坡度地区雨水长期滞留浸透。湿陷土地质城市因土壤浸透雨水而引起土壤承载力减弱或消失,致使建筑、设施、道路塌陷等因素,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止湿陷土地区的雨水滞浸。喀斯特地貌城市地表水易受溶洞、裂隙漏失等因素影响,其海绵城市规划建设首要目标是蓄水和减少雨水浸透流失。

因此,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城市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地确定各自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目标,选择合适的规划途径,采用合理、可持续实施措施。

2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策略

2.1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关键问题

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关键问题是:确保城区遇暴雨时既能抗御外洪,又能避免内涝受淹;同时,充分利用雨水,净化城市水环境,丰富城市水景观。水源水质难以自控的城市可利用滞留的洁净雨水作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

2.2高地下水位城市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总体策略

首先,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应与市域的水利规划建设统筹协调,采用各种措施,增强城市河流水系抗御外水和排除内水的能力,保障城市水安全,留住大概率小降雨,涵养生态;排出小概率大降雨,确保城市安全。

其次,对城市道路、广场、硬质铺地、绿地系统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有效排泄初期雨水,滞留清洁雨水。

再次,建设街区内绿色屋顶和雨水调蓄设施,滞留蓄存街区内清洁雨水,减少源头径流,延缓雨水峰值出现时间,降低峰值流量,合理利用水资源。

难以自控供水水源水质的城市,可联通各街区地下雨水调蓄设施,配建地下雨水净化处理厂,生产达标生活饮用水;从而实现降低城市洪涝风险、提升城市水环境品质、增加城市洁净水源等目标。

2.3全面提升城市抗洪(潮)排涝能力

统筹协调市域水利规划建设,全面提升市域的抗洪(潮)排涝能力。疏浚、沟通、挖深市域内河流、湖池,降低地下水位,扩充河流水系的容水空间;利用水闸、排涝泵站,调控全市河流水位,预留蓄纳雨水空间;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开挖暴雨时常涝地区的人工湖河,蓄纳雨水,并联通附近河流,形成完整水系。

2.4合理排蓄和利用城区雨水

高地下水位城市需对城市道路进行海绵性改善。扩容更新常涝地区道路的雨水管道和泵站,进行透水人行道铺设,敷设溢流式雨水管和浸管,建设生态树池;针对道路两侧绿地高程情况,在高于道路标高的绿地内,设置植草沟和蓄渗模块,在低于道路标高的绿地内,设置下凹式绿地和植草沟,使路边绿地雨水就地滞留,不排入道路的雨水管道,减少道路雨水排放压力,确保城市道路科学接纳和排泄雨水。

建设广场低影响雨水系统,改建广场和硬地的透水铺装,设置生态树池等措施,建设生态型停车场。

在城市绿地系统中设置多功能雨水调蓄公园,蓄存雨水,丰富水景。在公园等公共绿地中建设下沉式广场,降雨时蓄存雨水,形成高程层次感的休憩绿地,保障周围地区水安全。增强绿地系统蓄滞雨水的功能,培育水文化。

街区是实施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因地制宜地建设街区雨水调蓄系统,控制雨水径流,保障街区水安全,营造街区特色水文化。根据城市建成区和新建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适应的规划建设措施。

在建成区,结合街区内停车场和街区小游园建设,针对现状情况,因地制宜地建设雨水花园、生态停车场、地下雨水调蓄池等,系统地进行广场、铺装硬地、人行道的透水性处理。对用地较宽敞的已建街区,修建以雨水花园为核心的公共休憩绿地,调蓄雨水,丰富居民的日常休闲活动;对用地较紧凑的已建街区,结合街区绿地、地下停车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地下雨水调蓄池。

在新建区,结合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统筹规划建设雨水花园、地下雨水调蓄池、生态停车场、透水铺装硬地、透水人行道和绿色屋顶。根据街区用地条件、开发强度、建筑密度等因素,确定修建雨水花园或地下雨水调蓄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涉及园林、排水、道路交通、建筑等多个专业部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政府、个人的密切配合,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向以及采用适当的设计技术是构建海绵城市的主要途径。构建海绵城市,不仅能解决城市内涝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目标,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具有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晓东.海绵城市实施途径及规划应对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6(01)

[2]崔广柏,张其成,湛忠宇,陈玥.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进展与若干问题探讨[J].水资源保护.2016(02)

[3]魏培峰,赵明,王鑫.淄博市海绵城市规划编制思路与策略[J].规划师,2017,(04):148-155.

[4]张弛,周彦国,陈研新.海绵城市规划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南部新城为例[J].中国市政工程,2016,(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