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张荣超

/ 1

不同方法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观察张荣超

张荣超王召君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在脑血管疾病中,脑血栓相当常见,时刻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由于脑部的某分支动脉血管病变管腔狭窄,脑部供氧供血不足,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与斑块形成,发生脑组织软化、坏死以及神经系统障碍。大多数患者起病骤急,无任何前驱症状,活动中突然起病,迅速发展至高峰,有头痛、头晕表现,约半数患者出现意识障碍,部分患者出现偏瘫及感觉障碍。其发病率和较差的预后,不仅让患者的身体感到不适,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家庭的负担。脑血栓治疗的关注度持续增高,对其研究力度也有所加大,随着人们对脑血栓的关注度的提高,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对脑血栓治疗疗效的期望也不断提高。本研究为了探寻脑血栓的更好的治疗方法,对本院的180例脑血栓患者使用三种不同药物进行观察,探讨其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180例,均为发病3小时内不同程度的脑血栓于我院初诊的患者。男性84例,女96例,年龄(70~80)岁,平均(73.9±3.5)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各项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参照WHO脑病诊疗规范对此180位患者做出临床诊断。患者均无其他严重衰竭性疾病,及重要脏器损伤。

1.2方法

随机选择脑血栓患者180例,均为我院初诊患者,分为三组,60例使用阿司匹林组300mg,日1次,口服治疗。60例给予纳洛酮1.2mg/d加入5%葡萄糖500ml中,日1次,静点。60例给予50万U尿激酶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20min内静脉滴注,日1次。6个月内定期随访。

1.3疗效

Ⅰ显效:患者疼痛及伴随症状消失,自理能力良好,半年内肢体和语言功能完全恢复,肌张力4-5级。

Ⅱ有效:患者疼痛及伴随症状缓解,生活尚可自理,半年内肢体和语言功能部分恢复,肌张力2-3级。

Ⅲ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生活自理存在问题,半年内肢体和语言功能未明显恢复,肌张力0-1级。

1.4统计方法

本组研究获得数据均使用SPSS16.0软件处理,组间对比选用X2进行检验,采用P<0.05表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中,131例患者显效或有效,49例患者无效。其中阿司匹林组60例,显效15例,有效24例,无效21例;纳洛酮组60例,显效16例,有效26例,无效18例;尿激酶组60例,显效19例,有效31例,无效10例。患者治疗周期为7d,半年内定期随访。阿司匹林组的总有效率(65.0%)低于纳洛酮组(70.0%),低于尿激酶组(83.3%),三组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血栓为常见的具有严重危害性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常使脑部缺氧,有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的中风危险,高年龄层好发。有很高的致残率,很多患者发病后出现偏瘫等,让患者的生活自理情况受到严重影响,继而使患者心理受到打击,仅有30%左右的患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工作。脑血栓主要好发于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基地动脉交界处。

脑血栓疾病的形成相对缓慢,而发作相对迅速,常平静中起病,无先兆症状。如晨起时自觉周身不适,出现失语或偏瘫症状。其早期治疗主要为扩血管,通常脑细胞不可再生而脑血管的扩张可缓解栓塞对大脑的影响。发病3h内为溶栓的最佳时期,3-6h为溶栓的关键治疗时机,对其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阿司匹林既有解热镇痛的功效,还可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及预防复发。其通过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防止血栓烷A2形成,但其可引起哮喘、颜面部水肿等过敏反应,对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慎用。纳洛酮可抑制蛋白质水解、抗血小板凝聚,其拮抗作用可增加脑部供血,减轻灌注损伤,保护细胞膜稳定性。尿激酶,为肾脏细胞合成可从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价格低廉,可直接激活纤溶酶溶栓。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阻止血小板网状断裂,溶解吸收代谢产物,排除体外,血管的再通率提高,并发症减少降低。

本文的3组药物临床上治疗脑血栓均较为有效,相比于阿司匹林总有效率65.0%,纳洛酮的总有效率70.0%,尿激酶的总有效率为83.3%,疗效较为显著。半年随访发现,尿激酶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小,预后及生活质量较其他两组为高。

脑血栓的治疗是临床上仍需研究的课题,较多患者仍然难以治愈,对患者身心健康均有较大影响。现研究尚未发现某种药物对脑血栓的治疗起着完全治愈的效果,总体来看尿激酶疗效较阿司匹林与纳洛酮更好。未来,也可对三种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孟传萍.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44.

[2]朱宝贤.纳洛酮治疗脑血栓80例临床疗效观察[J].浙中国伤残医学.2013.12(2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