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持续胃肠减压影响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心理干预对持续胃肠减压影响的探讨

陈兰

陈兰(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300)

【摘要】普通外科急性胰腺炎、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穿孔术后、直肠癌、胆道疾病等疾病造成的腹胀、上腹部持续性胀痛,必须采取持续胃肠减压术。吸出胃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解除或缓解肠梗阻所致的症状。并且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但临床上常因患者对胃肠减压存在恐惧心理,插管长度不够以及胃肠减压等引流不畅,影响胃肠减压效果,这就需要心理干预,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利用自己的言语、态度、行为充分营造出乐观、积极的氛围,使患者感觉到亲切、舒适、安全和信任,这有利于缓解患者不健康的情绪,促使其心理状态逐渐融入医护人员营造的积极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心理干预持续胃肠减压影响

心理干预的关键是通过医务人员的言语、动作、态度等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通过科学的讲解,使患者正确认识所患疾病的性质,了解本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身心两方面相互影响的关系,能够消除患者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和担忧。医护人员恰当的言语、态度和行为,能对患者产生心理暗示。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利用自己的言语、态度、行为充分营造出乐观、积极的氛围,使患者感觉到亲切、舒适、安全和信任,这有利于缓解患者不健康的情绪,促使其心理状态逐渐融入医护人员营造的积极氛围,从而达到预期的干预效果。

持续胃肠减压是外科治疗胃肠道疾病的常用手段。在食管及胃肠手术后普遍应用,引流出胃肠道的渗血、渗液及积气,减轻腹胀;防止胃肠道扩张;减轻吻合口张力;防止发生吻合口瘘;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装置,通过导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但持续胃肠减压留置胃管会使患者因疼痛、恐惧而引起食管疼痛。胃管的特点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大多都是一次性胃管,它由导管和接头组成,采用医用硅胶制成,是供患者洗胃或供流质营养用的医疗器具,其外表光滑,使用操作简单方便。

一、进行心理干预的原因

1.由于患者对持续胃肠减压认识不足,紧张、恐惧,不能配合。恐惧紧张的情绪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可影响患者的痛阈,导致患者对各种刺激更加敏感,耐受力降低,以致轻微的疼痛都可引起剧烈的反应。

2.护理人员经验不足,如心理因素,操作行为,对食管解剖知识缺乏,选择胃管不当,操作时动作粗鲁,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而疼痛。

3.留置胃管是一种应激源,可加重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我们应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给予精神支持与心理安慰,对他们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详细介绍持续胃肠减压的目的及操作程序、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相关注意事项及如何配合操作。

二、减轻持续胃肠减压对患者的痛苦

1.减轻食管刺激选择粗细合适,质优的胃管。术前常规清洁、消毒后,主动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全身放松,有效引导患者减轻紧张情绪和疼痛。将胃管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14~16cm,请患者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按所需长度送下。如患者出现恶心,应暂停片刻,嘱其做深呼吸。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以减轻不适。这是就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耐心解释,取得病人的信任,动作轻柔,减轻患者的痛苦。

2.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胃管固定一定要牢固,防止变换体位时胃管牵拉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的体外部分受压或折叠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特别是要防止胃管移位或脱出至食管内或口咽内,造成胃管脱出而使重复插胃管时对食管刺激再次引起不适。故应尽量不要让胃管脱出,如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处理。

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负压吸引力不宜过大,避免因吸引力过大使胃黏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内至引流不畅。应每隔2~4h轻挤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防止胃管堵塞而造成多次重复插管对食管引起的疼痛与其他不适。长期使用胃管的患者,应每周更换胃管一次,改变胃管置入部位,避免胃管长期压迫鼻腔黏膜或软骨,引起鼻孔黏膜溃疡或坏死。

4.拔胃管的护理拔管时,先将负压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患者屏气,先缓慢往外牵拉,当胃管前端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以减少胃管对食管的刺激。

三、实施心理干预

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以热情、诚恳态度接待病人,特别注意仪表整齐、言谈和蔼、举止端庄;主动作自我介绍给患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用理解、关注、尊重的态度与患者交流,为患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以利于工作的开展。

2.疾病相关知识指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并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分散患者注意力,让患者坚信通过治疗一定会好。详细了解病者个性特点、患病经过、工作生活、思想情况及家庭婚姻等方面问题,给予适当解释与疏导,让患者明白他所面临的问题性质及如何提高应对能力。

3.教会患者放松疗法:听放松性音乐能降低心率、焦虑水平,改善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失眠等临床症状。通过音乐疗法使患者情感感化,松弛交感神经的紧张状态,从而改善病人紧张、忧郁等心理状态。

4.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勤巡视,随时向病人反馈以来哦信息,及时解除病人的心理压力及不良情绪,增加其安全感,减轻孤独感。

5.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支持对于患者治疗的重要性,主动向其家庭成员讲解本症的特点和心理干预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创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多关心和照顾患者,使患者感受到亲情、友情的鼓励和支持,坚定患者治愈的信心。

四、小结

通过分析发生食管疼痛的原因,除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外,还与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水平及胃管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又要体现人文关怀,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讨论

疼痛时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一种主观感觉,是由组织实质性或潜在性损伤引起的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同时伴有心理和生理的反应,甚至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对患者的身心康复至关重要。面对病人,作为护士,应担当起患者的照顾者、教育者、管理者,对胃肠减压病人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其配合给予充分表扬,在插管时诱导病人密切配合,通过确切可信的语言取得病人的信任,再一次缓解紧张心理,护理干预能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机体对置胃管时不适的耐受力,了解置管的大概过程,从而很好的配合护士的操作,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促进机体康复,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成功率、自我护理能力和病人满意度,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知识掌握能力、护理指导能力、宣教能力,以及病情观察能力,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重视焦虑对病人的影响,从多方位进行心理干预,可适应当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胡红侠,李淑娥.外科胃肠减压的临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24.

[2]阳碧云.护理干预对胃肠减压病人的心理影响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3.

[3]刘玉芬.心理干预在术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05.

[4]张霞,宫久玲,李春菊.人文关怀在胃肠减压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5,24.

[5]王平,王力.胃肠减压的护理改进[J].山东医药,2006,31.

[6]宋春桃.鼻胃管置入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