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救护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严重多发伤的院前救护体会

齐英

齐英(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在院前急救中,严重多发伤具有伤情较重、复杂多变、发病率高等特点,本文通过自身实践,探索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方面的经验。方法:对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68例有效并安全转运至医院治疗,10例死亡。结论: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处置是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关键措施,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对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院前救护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14-01

随着现代社会工业、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创伤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统计,近年来创伤占总急诊总人数的40%,多发伤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因此,采取怎样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员地疾苦,降低致残率,减少病死率,为院内抢救打好基础,已成为急诊科面临的重要课题而日益受到急诊科医护们的重视。我院急诊科自2002年5月-2003年10月共出诊抢救各类严重多发伤患者78例,通过采取及时、有效地院前急救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院前救护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42例,女36例;年龄7~68岁,致伤原因:挤压伤23例,撞击伤37例,坠落伤11例,爆炸伤7例;其中,颅脑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48例,胸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32例,腹部创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7例,骨盆骨折合并其他伤6例,四肢开放性损伤为主合并其他伤11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合血气胸8例,脊柱骨折合并截瘫4例。

1.2急救方法:本组78例均经现场和途中急救,包扎、止血52例,建立静脉通路78例,胸腔闭式引流术2例,骨折外固定25例,现场气管插管9例,途中密切监护78例。

1.3结果:本组78例,其中,有效68例,死亡10例。死亡原因:多发伤伤情过于严重及复杂、休克不可逆、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及心跳骤停,导致死亡。

1.4讨论

1.4.1快速、准确地进行伤情评估是院前救护成功的先决条件:

1.4.1.1危及生命的伤情评估:对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检查,主要判断有无致命伤,首先要注意伤员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压、脉搏、出血等。

1.4.1.2全身伤情评估:在进行紧急处理后,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全身检查,对伤情作出全面估计。

1.4.2关键:迅速、准确、有效的现场救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1.4.2.1脱离危险环境:抢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使伤员迅速安全的脱离危险环境,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

1.4.2.2呼吸道管理:人体各组织器官中,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低.如果脑的供氧供血完全中断.在8秒一15秒钟就会丧失知觉,6分钟一8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保护呼吸道的通畅在抢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4.2.3心跳停止的急救:由于严重创伤,大出血,窒息,急性缺氧和脑干心血管中枢的损害均可致心跳停止,心脏停搏4分钟即可威胁生命。病人可表现为心动微弱。心室纤颤。继而大动脉动摸不到,血压测不到,反射消失,瞳孔扩大.目光呆滞凝视,眼球上转等。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心电监测,可遵医嘱给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或异丙肾上腺素0.5mg静脉推注.以增加心脏的应缴性。

1.4.2.4处理活动性出血:控制明显的外出血。是减少现场死亡的最重要措施。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加压于出血处,压住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加压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慎用止血带,但对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则可用橡皮止血带或冲气止血带,须衬以布料。记录上止血带时间,每1-2小时松解1次,每次5-10分钟。解开止血带时不可突然松开,同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造成休克。

1.4.2.5伤口处理:伤口用无菌敷料覆盖,如无现成的无菌敷料,也可暂时用洁净的布类物品代替以覆盖创面,外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创面中外露的骨折端、肌肉、内脏、脑组织都禁忌回纳入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和将污染物带入伤口深部。伤口内异物或血凝块不要随意去除,以免再度发生大出血。

1.4.2.6保存好离断肢体:伤员断离的肢体应用无菌包或干净布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切忌将断离肢体侵泡在任何液体中。断离应随同伤员送往医院,以备再植手术。

1.4.2.7合并骨折的处理:四支骨折多采用夹板固定,颈椎骨折用颈托固定,胸腰椎骨折将病人平卧于硬板床上,尽量减少搬动,肋骨骨折用胸带固定。

1.4.2.8创伤性休克的处理:创伤性休克是由创伤引起疼痛伴有失血、失液、低血容量的一系列综合征。如果不积极有效地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实施紧急有效的院前急救,可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危险因素、挽救生命、减少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接下来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一般选用一条静脉早期合理地扩容[1],在30min内输入液体1000~2000ml,以平衡盐液为主,加适量的低分子右旋糖酐,另外作好输血前的准备。对没有进行有效止血的患者要实行限制性液体复苏;另一条则可及时输入各种抢救药。

1.4.3转运途中的护理:运送力求快速,尽量缩短途中时间,做好了途中救护器材、药品、物品准备,保证途中抢救工作不中断。并及时与科室联系,做好抢救准备。

1.4.3.1伤员体位:伤员在转送途中的体位,我们根据不同的伤情选择,一般创伤伤员取仰卧位;颅脑伤、颌面部位伤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胸部伤取半卧位或伤侧向下的低斜坡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腹部伤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部松驰;休克病人取仰卧中凹位。

1.4.3.2搬运方法:疑有脊髓损伤的病员,采用3-4人一起搬运,保持头部、躯干成直线位置,以放造成继发性脊髓损伤,尤其是颈椎伤可造成突然死亡。

1.4.3.3转送途中注意事项:1)担架运送时,伤员头部在后,下肢在前,以便观察伤员面色、表情、呼吸等病情变化;车速不宜太快应减少颠簸。2)密切观察伤员的神志、瞳孔光反射、生命体征的变化,面色、肢端循环、血压、脉搏,如发现变化应及时处理。并保持输液通畅,留置导尿观察尿量,评估休克状况。

1.4.3.4心理护理:外伤、出血、疼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使伤员受到不良的心理刺激,躯体上的痛苦与心理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则导致伤员急噪不安,因此,对意识清醒的伤员采取心理疏导,鼓励伤员积极的应付这一刺激,使心理治疗与护理应贯穿在整个急救护理中。

2总结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应争分夺秒,掌握好急救的方法及常用操作技术,并应具有高度责任感,迅速勇敢、机智准确地把伤员从现场抢救出来,安全地送到医院。现场急救原则为“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多发性外伤,因病情的严重性,急救护理措施必须做到迅速、果断、准确、有效。其救治与护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伤后得到救治时间的长短、有无院前急救以及救治的方式与预后及病员以后的生存质量有密切的关系。通过78例的严重多发伤院前救护,抢救成功69例,成功率88%,充分体现了以维持生命、最大限度减轻创伤和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目的,减少了国家经济损失及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王西莲,李芳.创伤性休克院前急救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33